近日,最具熱度的電影非《金剛川》莫屬,這部電影可謂是未映先火,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它是近年來少見的以“抗美援朝”爲題材的電影作品,同時,也是爲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而拍攝的電影作品,具有重要的歷史知識普及和愛國教育意義。

第二,它的主創陣容相當豪華,由老牌導演管虎帶領兩位新銳導演路陽、郭凡聯合執導,實力派演員張譯、軍旅動作片一哥吳京等領銜主演,爲影片提供了堅實的質量背書。

《金剛川》海報

基於這些優勢,在宣傳時,一向低調的張譯甚至以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次於珠玉在前的愛國戰爭片《八佰》。然而,沒想到的是《金剛川》上映後,雖然熱度和票房持續走高,但豆瓣評分卻是6.5分,稍低於《八佰》的7.7分,算是有點小尷尬。

《金剛川》評分6.5

當然,作爲一名理性的觀衆,咱也是非常體諒張譯,畢竟輔助做好宣傳工作是演員的職業嘛。所以,這篇文章不是說張譯,而是探討下《金剛川》評分低於《八佰》是什麼原因。

《八佰》評分7.7

在說明觀點前,爲了防止被噴,需要聲明:咱可是堅定的愛國者,對於兩部電影都很喜歡,以下內容只是從拍片手法上理性比較兩部文藝作品,不涉及其他,所以,不喜勿噴。

總體來看,《金剛川》是一部好片,但評分沒《八佰》高也在可接受範圍內,原因如下:

一、《金剛川》的故事體量不太能夠撐起一部大電影,從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可看性。

雖然,《金剛川》改編自抗美援朝金城戰役過程中一個令人震撼、可歌可泣的故事,但若想改編成電影卻存在很大的難度,最大的難點就是劇情比較簡單,使導演的發揮空間變小,從而削弱了電影的可看性。

這部電影所講的故事其實非常容易概括,簡而言之,就是:志願軍想要修橋渡江,美國空軍炸橋,志願軍修橋,美國空軍再炸橋,志願軍再修橋,經過數個回合,志願軍用頑強的意志力獲勝,最終,成功渡江的故事。

《金剛川》炸橋畫面

從事實上看,這場靠戰士們頑強意志力突破美國空軍阻截的戰鬥確實堪稱一場奇蹟,也非常能反映戰士們萬衆一心、抗擊敵人、保家衛國、視死如歸的精神,但如果把它改編成電影,就有兩個問題:

1、情節不夠豐富,畢竟“修橋→炸橋→再修橋”這一系列過程是非常單調的,而電影情節越豐富,才越能吸引住觀衆。

2、戰鬥場面和同類電影比沒那麼震撼。要知道如今的戰爭片動輒飛機導彈齊上陣,所以,用高射炮打飛機在電影場面上對觀衆的吸引力有限。

所以,平心而論,這場戰鬥更適合作爲一部大電影的橋段,而不適合單獨扯出來拍大電影。但值得稱讚的是三位導演還是比較厲害的:

一方面,巧妙地通過工兵、高炮兵、美軍等不同的視角切換來共同呈現同一個故事,這樣做既增大了戲的體量,也使情節多了一些變化,吸引觀衆看下去,在觀影時不至於產生疲勞感,當然,也暗合電影“每一個犧牲都有價值”的主題思想,這種形式上的創新大大增強了電影的可看性;

另一方面,通過對“戰友情誼”的極致渲染來彌補戰鬥場面不夠震撼的弱項,即通過描繪兩位高炮兵“關磊”與“張飛”捨生忘死的戰友情,將張飛爲關磊復仇而與美國空軍開戰的情節作爲全片高潮點,如此一來,達到觸動人心的效果。

《金剛川》濃濃的戰友情

再看《八佰》在情節設計上要更豐富,這主要是因爲《八佰》的故事發揮空間本身就更廣闊:一方面,由於史料有限,四行倉庫內發生的一切並不爲大家所知曉,給了導演更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另一方面,兩軍一攻一守,在戰術上不斷變化,再加上,對岸人民的反響以及其他國際勢力的介入,都使情節跌宕起伏,從而增強了電影的可看性。

除此之外,《八佰》的戰鬥畫面在觀賞性上要更加震撼,凡此種種,對《金剛川》的評分肯定是有一定影響的。

二、《金剛川》對人物的刻畫略顯單薄,還可以更立體一些。

雖然,《金剛川》塑造了張飛、關磊、劉浩、閆瑞、高福來等很多戰士形象,但由於人物比較多,再加上,多視角的敘事結構,難免攤薄了戲份,以至於除了張飛、關磊給人留下的印象較爲深刻以外,其他人物的刻畫就稍顯單薄了一些。

此外,對人物的塑造還可以更立體一點,比如,張飛決定赴死的那場戲,影片對他的英雄氣概、視死如歸的豪情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渲染,確實很感人,但如果再加入一些人性化的成分或許效果會更好。比如,當他發現自己的胳膊、腿被炸掉的那一剎那,是不是也會存在一絲本能的恐懼呢,當他決定犧牲的時刻,應該也會懷念自己的親人吧,如果把這些情感遞次表現出來,應當會使人物立體飽滿很多。而且如此設計,也會更加突出這場戰鬥背後的偉大意義,戰士們在對親人有所眷戀、對死亡存在恐懼的情況,還願意爲了後代人的幸福而犧牲,這何其可敬!

《金剛川》主人公張飛

再看《八佰》,由於戲份重點放在了展現不同人物面對戰爭時的狀態上,所以,對人物的塑造要相對飽滿一點,像謝晉元、老葫蘆、端午、羊拐、老鐵、包括對岸的羣衆,每個人的身份背景及性格都躍然熒幕,可以說營造了一個亂世衆生相。

當然,退一步講,《金剛川》雖然刻畫人物的篇幅較爲有限,但卻能用很精準的細節來體現每個人物的性格,這點是值得稱讚的。比如,通過關磊抽菸被降職,以及強行與張飛換炮,將一個糙漢子的形象勾勒了出來;通過張飛開炮時猶豫不決,體現出他冷靜謹慎的性格;對美國空軍反派的刻畫也很有意思,一邊喝酒一邊開飛機,似乎很有美國人的特點。總體來說,人物與人物之間是不相雷同的,這難能可貴。

三、《金剛川》雖然效果很好,但故事並沒有完全展開,有點意猶未盡。

雖然,導演從工兵、高炮兵、美軍等多個視角來講述《金剛川》的故事,但故事線索始終沒有脫離戰鬥現場,諸如當前的國際形勢和金城戰役的具體情況,都是用旁白、對話等來間接介紹的,而沒有完全展開來講,尤其結尾部分,以戰士們組成人橋,幫助其他戰士成功渡江就結束了,似乎有點倉促。其實,觀衆特別希望看看金城戰役戰場的畫面,以及美軍戰敗後談判現場的畫面,這些其實可以簡單帶一筆的,但遺憾的是都沒有展現,略感意猶未盡。

《金剛川》故事沒有完全展開

如果把《金剛川》所展現故事比喻成一個“點”,那麼,《八佰》所展現的則是一個“面”。《八佰》中導演對故事進行了全方位展開,將四行倉庫內外的具體情況,包括戰士們的日常生活,敵軍如何進攻都進行了描繪;對蘇州河彼岸觀戰羣衆的動態,從普通民衆到知識分子再到商界老闆,他們是如何看待這場戰鬥的,都有鏡頭刻畫;還有國際勢力的介入,例如,外國考察團在空中觀戰的畫面,這些支線使觀衆對當時的時局有了更充分的認識,無形中拉大了電影所構造的時空感,雖然,結尾部分也停留在過橋的畫面上,沒有對後續進行介紹,有點意猶未盡,但總體感覺這個故事的內容是相對豐滿一些的。

當然,不可否認,拿《金剛川》與《八佰》比本身就不太公平,要知道《金剛川》因爲疫情原因,拍攝週期僅有三個月,而《八佰》用十年準備,四年制作,從這點看,《金剛川》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拍攝完成,並且拍出這個效果,而且做到了電影敘事形式的創新,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的意義,彌補了近年來抗美援朝題材作品的缺失,讓更多年輕人瞭解當年的抗美援朝戰爭,去緬懷那些爲國犧牲的無名英雄,與此同時,也鼓勵更多人拍攝同類題材的作品開了個好頭。

結論《金剛川》和《八佰》都是優質的國產戰爭片。雖然,《金剛川》的評分略低於《八佰》,但不能否定影片價值。由於拍攝週期有限,《金剛川》的製作團隊在自身能做到的範圍內做到了最好,而且用不同視角來講述同一事件也是一種拍攝手法的創新,可圈可點。當然,最重要的是觀衆能從中瞭解抗美援朝的歷史,銘記那些爲國犧牲的無名英雄。希望未來能拍更多抗美援朝題材的優質電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