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6天后的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枪,也打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个歼灭战,因此10月25日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

大家基本都知道在10月25日这一天,志愿军第40军118师围歼了韩军第6师团第2联队的一个营及附属炮兵,这一仗也被视为是抗美援朝战争开始的标志性战斗。

不过此战其实还不是抗美援朝战争最早的战斗,严格来说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场歼灭战。

按照《抗美援朝战争史》主编齐德学前辈的研究,在10月25日这一天志愿军实际上打响了4场战斗,本文便按照时间顺序来一一介绍下,以增强大家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认识。

谈这一天战斗前,有必要对当时的战场态势及我方部署做一个简单介绍。

1950年10月1日,韩军大举向三八线以北进攻;10月7日,美军也开始跨过三八线;10月19日,美韩军队占领平壤。

10月19日当天,志愿军开始跨过鸭绿江,准备执行前期预定的在朝鲜北部平壤—元山以北,德川—宁远以南组织防御的作战计划。

志愿军渡江的同时,美韩军队以机械化行军的方式急速北进,人民军难以抵御。因此美韩军先于志愿军抵达我预定防御地带,志愿军遂随机应变将预定的防御作战计划改为在运动战中歼灭敌军。

10月25日,志愿军最终作战方案确定,以42军主力在东线阻击美10军、韩1军,钳制东线之敌,保障西线主力侧后安全;集中38、39、40军及42军125师,在云山、温井、熙川地区歼灭韩军第1、第6、第8师团。

当时美韩联军执行麦克阿瑟在10月24日的新命令,不顾一切地向鸭绿江推进。

西线冲得最快的是韩军第6师团,其第2联队已进至温井地区,最靠前的第7联队已经进至距离鸭绿江仅10多公里的古场;紧随第6师团的是韩军第1师团,当时该部已抵云山地区;西海岸方向则是英军27旅打先锋,美军24师紧随其后,直指新义州。

东线冲得最快的是韩军首都师团和第3师团,紧随其后的是美军陆战1师及陆军第7师,这一路美韩军队的目标指向朝鲜临时首都江界和东北部边境。

两线美韩军队的目标是在鸭绿江边会师,封闭中国军队参战的最后可能,就此结束战争。

因为美韩军队急于抓紧时间北进,故而东西两线之间出现了一个几十公里宽的大缺口,而且有高大山脉相隔,难以互相支援。

所以志愿第一次战役的布局就抓住了美韩军分兵北进的弱点,以偏师(42军主力)在长津湖以南的黄草岭、以东的赴战岭地区坚决堵住东线美韩军,使得其难以迅速进至江界,对我志愿军主力侧背形成威胁。

而在42军主力保证侧背安全的情况下,志愿军主力计划围歼韩军在西线冒进的几个师团,稳住阵脚,打开局面。

相较于西线的几个主力军而言,当时的42军是一支年轻的部队,以2个师的力量来阻击美韩军在东线的2个军团(美10军和韩1军,后者受前者指挥),其实压力是很大的。

而且在战役开始前,42军遭遇的困难还不是敌军实力强大,而是自己距离预定战区太远的问题。

我们知道,志愿军大部队是10月19日渡江的,其实在此之前数日志愿军已经组织各部指挥官副职及侦察分队前出到朝鲜北部勘察地形并联系人民军。由于当时的一些分队是人民军的装扮,因此现在有些历史照片是志愿军身着人民军军服的场景。

就42军来说,除了侦察分队外,124师的370团作为先头团也提前渡江,事后证明这一举措非常关键。

当时的形势可以说是非常严峻,124师先头团渡江后,为隐蔽行军只能在晚上前进,因美军夜间投弹和朝鲜军民挤占道路的原因,一晚上很难保证足够的行军距离,到志愿军大军入朝时,先头团虽前出了180公里,但距离黄草岭地区还有220公里。

当时人民军在黄草岭地区布防的只有2000余人,而韩军主力所在的咸兴距离黄草岭路程不过40公里,美军主力所在的元山至咸兴也只有80公里路程,美韩军在机械化行军状态下,推进速度很快。一旦其在志愿军增援前突破人民军防线,那么东线作战将更加不利。

崔庸健也名崔秋海

10月20日下午,提前到朝鲜进行侦察的124师副师长肖剑飞见到了朝鲜人民军副司令

崔庸健是一位传奇人物,曾在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官。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又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起到东北从事革命工作,九一八事变后长期在东北抗联担任领导,组织对日作战,抗联撤入苏联后任抗联教导旅参谋长,一直坚持到了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才回到朝鲜。由于长期在中国战斗的缘故,崔庸健与124师副师长肖剑飞可以直接交流。

当时肖剑飞所率的先遣部队有2辆军车,崔庸健下令集中手上所有可利用的车辆,共调齐了20辆军车,抢运124师的先头团。同时崔庸健下令黄草岭地区的人民军守军必须坚守下去,待志愿军援军抵达后,归志愿军指挥,共同防御黄草岭。

为了使部队快速抵达黄草岭,42军决定370团先以2营乘车前运;战士们除了武器弹药外,抛下了所有不必需的装备,甚至车头车门都站满人。最终在10月24日夜抵达了黄草岭地区,并连夜展开了布防。

10月25日拂晓,韩军晚志愿军几个小时也抵达了黄草岭,10多名韩军尖兵向守卫796.5高地的370团2营4连阵地摸去。

解放军报对黄草岭阻击战的定义

这些韩军显然没有意识到山顶已经有人守卫了,而他们更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身躯已经进入了4连机枪手朱丕克的视野中,当韩军抵近到我阵地30米时,4连长盖成友下令:打!朱丕克的机枪率先开火,将数名韩军打翻。这既是黄草岭阻击战的第一枪,同时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枪。

在随后10多天的时间中,42军主力以劣势兵力、火力死死堵住了美韩军北进的脚步,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其中370团4连以伤亡50余人的代价,毙伤敌军250余人,打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黄草岭英雄连。

英雄连的荣誉不是白来的,旗帜上的红色都是战士们的鲜血染红的。4连出国前有180名好汉,到回国时,原来的老战士仅剩17名,可以说是鲜血铸英雄。

东线摆了42军,而西线则集中了38军、39军、40军三个主力军及42军的一个师,后续还增调了50军和66军。

10月25日当天,与韩军北进部队展开激战的是距其最近的40军主力部队。

当时韩军的前沿部署是,第6师团第7联队进至古场并向鸭绿江边的楚山前进,第2联队在温井,第19联队在熙川,而在温井西南的云山则是韩军第1师团。

为了吃掉韩军第6师团就得先堵住韩军第1师团,因为当时在附近战场的志愿军有限,因此以40军120师360团在云山北部阻击韩军第1师团。

10月25日8时30分左右,在被云山的韩军第1师团北进,这个师团在韩军中是比较特殊的。

在一般的美韩军队中,都是韩国兵配属到美军的作战师中,而这个第1师团则是美军配属到韩军中,同时该师团不隶属于韩军军团,而是美军第1军的作战序列。

也正因如此,韩军第1师团得到了美军一个混合重炮团的配属,该团下辖第78高炮营(10门90毫米高射炮)、第9炮兵营(18门155毫米榴弹炮)、第2重迫击炮营(18门107毫米迫击炮)。

同时美军还给韩军第1师团加强了美第6坦克营的C连和D连,这两个连装备M26重型坦克,加上营部直属共计有50余辆坦克。

同时韩军第1师团被认为是可以与美军有效协同的部队,因此该部还能得到美国空军的直接支援。

韩军第1师团开动后,以一个步兵排的尖兵排成四路纵队在前方,这些韩军以为已经不会遇到抵抗,因此非常大意。随后一辆美式吉普车甚至超越这个尖兵排,向前开去。

360团团长徐锐命令前沿的3连将这股尖兵放过去,尖兵过后是10多辆坦克引导步兵通过九龙江桥。待其进入射程后,徐锐团长下令3连开火,并集中团属火力猛攻坦克。

美韩军北进以来从未遭到过猛烈抵抗,尤其其坦克遇袭后立即后撤,将韩军步兵大队抛下,360团1连和3连趁机出击,毙伤大批韩军步兵。而之前放过的那股韩军尖兵也被1连1排大部歼灭,仅剩3人逃走,那辆吉普车则被1营营部通信班截获,毙敌军官1名,缴获1部步话机。

韩军第1师团长白善烨在战后的回忆录中写道:

10月25日这天,反攻以来一直如行云流水般顺利的战事终于划上了终止符。冲在最前面的第15联队在经云山北上途中突然遭到对方军队迫击炮袭击;而左翼的第12联队也遭到奇袭,同第12联队一起行进的美军第6坦克营则有坦克被对方击毁;后来跟上的第11联队在受到攻击后,迅速与第15联队、第12联队以云山为中心组成防御态势。

这是我们同中国志愿军的第一次交手,令我刻骨铭心的云山战役就此拉开帷幕。

白善烨

从白善烨的回忆来看,韩军第1师团下属的3个联队都与志愿军有交手,美军坦克也被击毁,因此一个加强师团竟然龟缩了起来——而他不知道的是与其交手的仅仅是志愿军的一个步兵团而已。

这场阻击战是很残酷的,因为韩军这个师团加强有大批美军坦克和重炮,火力极猛,而且步兵也多,冲得很猛。

360团以一团之力坚决阻敌,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防御战中360团打出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位与敌同归于尽的英雄石宝山,也打出了第一位击毁美军坦克的英雄秦永发。

经三天两夜激战后,120师360团击毁击伤美军3辆坦克,毙伤韩军步兵280余人,还缴获了部分武器弹药。至10月27日下午4时,360团奉命将任务交给39军,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从开打时间来说,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正式战斗。

在云山北阻击战打响后不久,10月25日最著名的一场战斗——两水洞、丰下洞战斗也打响了。

我们前面说过,志愿军的第一目标就是歼灭韩军的第6师团,这个师团在韩军中也算是主力,尤其该师团下辖的第2联队和第7联队,是韩军中最早组建的8个联队之二。

在接到麦克阿瑟全速向鸭绿江进攻的命令后,该师团的速度也是最快的,其第7联队在10月25日已经抵达古场,并向楚山进发;第2联队也在温井地区开始北上,以分散为营的战斗队向中朝边境进发。

与韩军第6师团相向而行的是志愿军第40军,即大名鼎鼎的“旋风纵队”。

40军118师是最早入朝的部队,至10月24日时该师接到命令到志愿军司令部驻地大榆洞附近的北镇和温开地区。当天晚上,118师师长邓岳和政委张玉华见到了志愿军司令彭德怀。

彭总当时身边只有少数警卫部队,见到邓华后立即铺开了地图,对邓岳说道:情况紧急,严峻啊!并问邓岳:你们路上碰到敌人没有?邓岳答:没有,只听到隆隆的炮声。

彭总根据情报告诉邓岳:过了北镇你们就要随时准备与敌人遭遇。当时彭总的司令部距北镇仅有几公里,邓岳担心地问道:彭总,敌人疯狂冒进,您在这里是否太靠前,太危险了。彭总笑道:你们来了,我还危险什么?

红框为彭总司令部的位置

同时彭总对邓岳说道:你们40军是先头部队,要打头阵,出国第一仗一定要打得漂亮,打出威风,打开局面,打掉敌人的疯狂气焰,掩护我军的集结和展开。你们要独立自主,果断处置,用阻击、袭击、伏击的各种手段,不失时机地歼灭敌人。

邓岳和张玉华受命后决定谨慎行事,让118师先头354团在丰下洞地区严阵以待,隐蔽休息,并占领有利地形,构筑简单工事,准备战斗。如果敌人不来,则明晚继续前进。

354团的具体部署是以2营4连加强2挺重机枪部署在能扼住公路的216高地及以北地区,营主力在490.5高地负责正面阻击;3营在福兴洞以北的239.8高地占领阵地,以火力控制公路;1营在212高地两侧隐蔽防空,宿营休息,并随时支援1营、2营;团侦察排在温井西北石山洞,监视敌人动向。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部署和安排只是志愿军当时的常态化部署,因为当时敌情极乱,各部均是随时准备战斗的姿态。因为在战斗开始前敌情不明,我方亦非专门的伏击战部署,故而40军的指挥员均认为后来打响的是遭遇战。

当时为避敌空袭,我方是昼伏夜出,而敌军则是相反。到10月25日上午,韩军第6师团第2联队的步兵大队从温井开出了。

该部先头是两列步兵纵队,随后汽车大队从中间超越步兵前进,并向北镇开去。

其先头为2辆中卡搭载的尖兵,后来则是3辆满载步兵的卡车,随后是中卡牵引的12门榴弹炮,再往后是20多辆搭载和步兵的卡车,后续仍是步兵大队——将炮兵放到前列,也足见当时的韩军有多狂妄了。

354团发现敌军后进行战术讨论,一种方案是迎头阻击,顶住敌人,这样的话比较稳妥;另外一种方案是将敌军放进来打,放进来一个营,打一场歼灭战。354团指挥员大多同意后一种方案,因此下令各营不准开火,放敌人进去,由一、三营出击,二营截断敌人,并负责阻击后续敌军。

由于师指挥所无线电静默,未能与师部取得联系,故而这一仗属于是先头团中途遭遇敌人,独立自主机断处置的战例。

但这也造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危险——韩军汽车为前导,步兵在后续,前后拉出了十几里的队伍,而步兵仅放进了一个营,这就使得韩军的先头汽车超过了354团的防区,直冲向前,而前面是118师的师部。

韩军先头看到118师师部指挥车后即开枪,师侦察连在村口将韩军的尖兵消灭,使得师部有惊无险。

侦察连打响后,354团也对放进来了韩军1个营实施了攻击,随后353团也加入了战斗,最终将这股韩军大部围歼,共计毙敌325人,俘虏161人,缴获全部12门火炮以及汽车38辆,打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个歼灭战——该部原想在当天便开至中朝边境碧潼,没想到成了志愿军的第一个刀下鬼。

我们后来所说的抗美援朝第一仗经常指的也是这场战斗,不过准确地说,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个歼灭战。从开打时间点来说,两水洞、丰下洞战斗应该是第三个,但却是最早结束的战斗。由于几场战斗都是在25日打响的,而此战的战果最直接,因此后来的宣传也最多。

两水洞、丰下洞战斗结束后,40军的老军长,现任志愿军副司令的韩先楚直接驱车到118师指挥部,传达彭总命令:立即进攻温井,围歼韩军第6师团第2联队的残余部队。

118师从北面压过去,120师从南面进攻,战斗在10月25日夜打响,到26日凌晨2点就结束了。战斗之所以很快结束的原因是韩军在外围抵抗时,主力脚底抹油溜了,因此温井战斗很快结束。

这是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的第四个战斗,虽然阵势不小,但没抓住韩军主力。不过通过缴获文件及审讯俘虏最终确定,韩军第6师团第7联队的最终目标是楚山。而事实上这个第7联队也的确抵达了鸭绿江边,甚至还向着江对岸的中国领土开枪开炮。

因此彭总调118师回过头来汇合国内调来的50军148师围歼这支韩军,不过后来118师没等148师到来,自己就将这个韩军联队给干掉了,这就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抵达鸭绿江敌军的下场。

10月25日,志愿军对敌首战,战而得胜,而在之后的两年零九个月中,他们还将创造一系列奇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