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們計劃想再要一個孩子,兩年來一直沒有消息。沒想到年初這個孩子來了,我們每天都準備着迎接他的到來。可是,沒有想到……”

今年2月,40歲的徐夏(化名)沉浸在再一次孕育新生命的喜悅中。體貼入微的丈夫、懂事孝順的兒子,二胎的到來,讓徐夏格外感恩命運對她的關照。

然而,沒過多久,一紙“妊娠合併宮頸癌”確診書打破了這個家庭的美好。

孕早期出血,病因源頭竟是宮頸癌

從懷孕近3個月開始,徐夏開始不時的出現陰道點滴出血,一開始被當地醫院以保胎方案進行治療,一個月後出血症狀並沒有減輕,徐夏決定到縣城看看。經過進一步檢查,結果提示:“HPV16.33陽性、HSIL”。“HSIL”是宮頸上皮內高度病變的意思,這意味着徐夏不能排除宮頸癌的可能。面對妊娠4個月的高齡孕婦,醫生們建議她到大城市大醫院,找更好的專家再看看。

拿着報告,徐夏和丈夫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車。他們的目的是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在來之前,夫妻倆在網上做了一些功課,打算找一位宮頸疾病方面的專家,到了醫院才知道近兩個月的專家號都沒有了。

“那天導醫看了我們的病史以後,立刻把我們帶到了張宏偉教授的診室,張教授瞭解了我們的情況以後一邊安撫我們,一邊馬上就跟隋龍主任開始商討方案。”徐夏丈夫回憶起那一天的情形,話語中充滿了感激。

經過慎重的檢查和病理切片會診,徐夏確診爲宮頸鱗狀細胞癌IB2期。

重啓“生”,門,紅房子多學科團隊緊密協作

一邊是孕育新生命的喜悅,另一邊是如鯁在喉的生命威脅。失衡的天秤讓這個家庭備受打擊。如何守住這個家庭的完整?

紅房子爲徐夏開通了院內綠色通道,轉入到了我國婦科腫瘤領域著名專家華克勤教授處。

爲了給患者爭取黃金救治時間,華克勤第一時間召集婦瘤科、宮頸科、產科、麻醉科、新生兒科等多科室專家進行了MDT多學科討論,商討制定治療方案,這種集中科室團隊優勢的方法是現代國際醫療領域領先的一種多學科診療模式,可以保證患者的最大利益。

最終,針對徐夏的個體情況,結合國際上的循證醫學證據,華克勤團隊聯合醫院產科、宮頸疾病診療中心、新生兒科、病理科、麻醉科、手術室、護理部等多部門的協作制定了“邊化療、邊隨訪”的診療方案,既保母親也要孩子,力爭徐夏一家重啓“生”的大門。

度過危機四伏的孕期,術中出血僅50毫升

從8月份開始,徐夏每三週接受一次化療,3次化療後,好消息傳來了。核磁共振結果顯示,徐夏身體裏的腫塊已經明顯縮小,肉眼已經未見宮頸明顯病竈。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將喜悅與苦難交替着降臨在這個女人身上。產檢過程中,徐夏接連被確診爲子癇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再加上40歲的高齡,徐夏隨時都可能面對子癇抽搐、全身水腫、胎膜早破甚至心衰、大出血等危險情況。

對於分娩時機、分娩方式的選擇,讓產科、麻醉科、新生兒科以及婦科的專家們又進行了一次多學科討論。

爲了儘可能延長胎兒在母體中的時間,減少新生兒併發症,同時又保證母親的安全,專家們最終決定在孕34周時爲徐夏行剖宮產術終止妊娠。

華克勤一面爲徐夏的腫瘤縮小感到開心,一面也爲她擔憂,“如果我不在醫院,徐夏有破水或其他急診情況,不管多晚,不管是否週末都請立即電話我。”華克勤把叮囑寫在便籤上,夾在了病歷本中。這樣一來,不管哪位醫生只要翻開徐夏的病史就能看到。

10月23日,產科彭婷教授與李瑞霞首先接過了推開生門的第一棒。消毒、劃皮、進腹、隨着一聲響亮的啼哭聲,一名健康的女嬰平安誕生。

隨後,華克勤接過手術檯,爲徐夏進行了腹腔鏡下的廣泛全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經過化療,已經未見明顯肉眼病竈,釆取腹腔鏡手術僅在腹部打幾個“鑰匙孔”,以腔鏡特製器械深入盆腔,就可以完成廣泛子宮切除手術,不僅對正常組織影響小,而且手術創口小,更有利於患者的恢復。

結束妊娠的子宮比正常子宮大了數倍,而且血供豐富,盆腔操作空間有限,手術難度大大提升,過程中稍有不慎會造成大出血,後果不堪想象。華克勤團隊憑藉其微創技術的豐富經驗、對解剖位置的熟悉程度以及對鏡下分離技術的把控,術中出血僅50毫升,手術順利完成。

據瞭解,宮頸癌是妊娠期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而一旦發現腫瘤是該立即積極處理還是與腫瘤“和平共處”直到胎兒成熟呢?

華克勤介紹,妊娠合併宮頸癌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理類型、臨牀分期、孕周、胎兒宮內生長發育情況、孕婦的意願等若干方面的因素,需要多學科的協作共同制定個體化的診療方案。立即終止妊娠並不是唯一的選擇。

華克勤團隊近年來針對婦科良惡性腫瘤、生殖道畸形等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療策略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力求實現對於該類疾病和特定患者在規範化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治療的目的,保留或改善患者的生育功能及生活質量。

截止目前,華克勤團隊在紅房子的多科協作下已完成宮頸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近70例,其中有12人已完成生育,升級爲“母親”,複發率僅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