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加立近照。

年轻时的绪加立。受访者供图

通讯员 赵妍东方 记者 张旭 李彬彬

近日,高邮市高邮镇北海社区收到了一笔特殊捐款,捐款人是88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绪加立。昨天上午,记者在高邮镇北海路东二巷见到了绪加立,他告诉记者,“1951年3月,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当时我是怀揣‘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去打仗的。”

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

1951年3月,绪加立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他进行了4个月的新兵集训后,便赴辽东省(现为辽宁省)进行专业炮兵训练。他担任的是三炮手,主要任务是装填炮弹。“训练强度很大,一天下来两只胳膊都无法抬起。”

之后,绪加立被补充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1师27团2营4连。

绪加立告诉记者,进入朝鲜时,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害怕,每个人都感到十分光荣。

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比起很多在战争中受伤甚至长眠于朝鲜的战友,我算幸运的。我也永远都不会忘记三次惊心动魄的场景。”绪加立告诉记者,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后,他正在参与挖坑道,“挖坑道不是卖力气就行的,敌人会不断向洞口进行炮击。当时都是晚上向洞口外出土,坑道里的炸药烟排不出去,十分呛人。”

“而最危险的就是找哑弹。在寻找哑弹过程中,我们班就牺牲了3个战士。”绪加立眼睛泛红地说道,那次他和3个战友在一个山沟里找一枚敌机投下的哑弹,在初步确认不是定时炸弹后,大家决定第二天来“掏炸药”。“第二天,班长临时让我留下做别的事。谁知没过多久,报信的战友说那颗哑弹爆了,3死1伤。当天同去的3个战友全都牺牲了。”

之后的一天傍晚,正在山洞里准备休息的绪加立突然听到“嗖”的一声,床铺下钻进一个东西,他用手一摸,发现是炮弹。“快跑,是炮弹!”绪加立赶紧通知山洞里所有人迅速撤离。就在大家跑出离山洞50米左右时,炮弹爆炸了。

第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在一次搜山行动中,当时绪加立背着四枚手榴弹在树丛里穿梭。“不知什么时候,一枚手榴弹的盖子开了,青烟直冒,更糟的是手榴弹的拉环套在了树枝上,随时都可能爆炸。我赶紧撕下弹袋与背带的结合部,把四枚手榴弹甩了出去,四枚手榴弹随即在半空中爆炸了。”

改良武器装备荣立三等功

绪加立告诉记者,“哑弹事件”后,上级不允许再挖坑道“掏炸药”,但前方炸药不够用,所有人都在想办法节省。这种情况下,他发挥聪明才智,把硬木棍子打进1米深的炮眼中间一段,在上面放进炸药爆破。“效果非常好,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炸药。后来这个方法还被推广到了全连、全团,我也因此荣立了三等功。”

1953年7月14日,由当时的副班长和小组长推荐,绪加立经过严格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一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他选择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后于1955年年底回国。

昨天,绪加立的儿子绪万军告诉记者,父亲平常最喜欢看战争片,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剧中的音乐哼唱起来。“遇到战士受伤或牺牲的镜头,老爷子都会流下眼泪。”

绪加立告诉记者,他这辈子活得很精彩,也没有什么遗憾。“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要上战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