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外部局势影响,中国国内的“芯片项目”和各种地方的“集成电路产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出现。对于这样具有重大意义的产业,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自然是好事,但其中不乏也有一些“歪瓜裂枣”。于是便有越来越多的人发出疑问,芯片项目烂尾怎么办?国家发改委对此作出回应,点明只要能够完成基础秩序的4点建设就不慌!

据北京日报报道,由于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目前越来越多没经验、没技术也没人才的“三无”企业进入市场,一些地方由于缺乏对集成电路相关行业的认知,因此没有办法辨别真伪,最后烂尾了也只好不了了事,白白浪费人力物力。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规范市场秩序,将产业布局尽快打牢是最为重要的,发改委方面称正在同相关部门协商,未来会从四个方面着手处理相应问题。

首先自然就是规划布局方面,对于芯片在内的集成电路行业,中国虽然一直都在发展但很显然并没有能够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提前布局来规划地区发展的目标,将一些集中力量发展的方向和补充发展的区分开,防止出现由于市场不正常导向引发的恶性竞争,毕竟行业变动速度远远超过政策变动,只有在大框架构建完成之后才有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而保障这一点的自然就是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这种涉及国家战略和基础民生的行业显然需要相关政策予以引导和发展。

另外,在行业发展的同时,各种“烂尾项目”的出现就要求用于处理问题的“防范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需要得到制定,毕竟行业和资本本身是不受控制的,其发展方向相当“自由”,只有将责任具体细分到个人、组织或单位才能够很好地追究相应责任。同时,目前的行业发展虽然有些混乱,但其中不少的“烂尾”实际上都可以看做是良好的经验,用这些经验来对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就基本可以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而相关责任的制定显然也能够很好将“防范措施”推行下去。

当然,以上四点从一定程度上说只是整个行业的“托底”机制,毕竟中国在这方面的起步其实并不是很久,还有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并且对于这种行业来说,技术虽然相当重要,但各种经验和宏观的眼光也是必须的,想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只能用大量的时间和投资来支撑,换句话说,短期内想要突破这个目前困在中国技术发展上的大山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很有可能甚至会长达数年。因此构建相应体系本身也并不需要加班加点,以产业良性竞争和健康持久发展才是最为重要的,相信在时间和毅力上,中国的社会各界和技术团队显然是有能力的。

不过,就技术方面的问题来说,国内本身的技术底子较为薄弱,还需要国内外的企业进行大量的合作和交流,因此国内还需要更多的相关从业人员来提高行业门槛,对一些本身“三无”的企业需要加强控制,只有有技术的人才不断进入行业并成为行业的“顶梁柱”,中国才有越来越多的能够与国外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资本。当然,从长期角度来看,相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终将会变成现实,毕竟芯片这一类的技术只是中国发展路上的一颗相比较起来并不如何起眼的“小绊脚石”,保持定力不慌就一定有破局的办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