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绣球公园大门,一座四柱三门、重檐屋顶式牌坊。(李伦 摄影)


民间传说绣球山为明代开城河堆土产物。(李伦 摄影)


南京绣球公园造景紧凑,明秀轻盈,是优雅的江南山水园林。(李伦 摄影)


南京绣球公园阅江楼秋景。(李伦 摄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江苏省南京市绣球公园所在的狮子山海拔仅78.4米,它坐落于中山北路406号挹江门外北侧、古城墙麓,位于南京下关区境内,濒临长江。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初渡长江,见此岭似北方的卢龙寨,遂赐名“卢龙山”。

当年马皇后常常来此,朱元璋因而赐名绣球山。明太祖朱元璋在狮子山指挥大军与陈友谅作战,当陈军迫近龙江时,朱仍按兵不动,“大脚婆马皇后”在绣球山看得真切,急得狠跺一脚,使脚下巨石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公元1374年(洪武七年),朱元璋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将卢龙山改名为狮子山,并下诏建造阅江楼。其后人们便将狮子山西侧的“三宿岩”称为“狮子头”,将狮子山西南面的“石山”改称“绣球山”,取“狮子盘绣球”之意,绣球公园也因“绣球山”而得名。

绣球公园以自然山水为主体,无中轴对称,因势造景,利用原有山、水、城墙自然条件,稍加点饰,自然成景。195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鉴于此地山水自然景观优美,确定辟建绣球公园,1953年底公园建成。1976年,公园管理机构恢复。1979年10月1日,重新开放并开始售门票。

绣球公园大门是一座四柱三门、重檐屋顶式牌坊,匾额:绣球公园;上联:绣寰球世纪曙光熠熠书卷初开,挹大江吾民正气滔滔壮歌未已;下联:环球日月上下古今,锦绣家园城关水陆。楹联工整对仗,古朴典雅。狮子山林木葱郁,苍翠欲滴,令众多文人墨客如王守仁、金大车、汤显祖、吴敬梓、陈文述、巩珍等一往情深,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章。因而,在清乾隆年间,金陵四十八景图卷中,狮子山被誉为“狮岭雄观”。

1976年,绣球山南坡发现宋代和尚墓,表明此山为地壳运动所造,非明代开城河堆土产物。绣球公园陆地原为护城河畔荒地,水体为护城河。民国时期,陆地成为贫民窟,日军侵占南京后在此建兵营与集中营,日军于此屠杀了无数中国人民。今年是南京失陷83周年,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