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據報道,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我國首部抗美援朝故事片《上甘嶺》獲得“新生”,經過4K精緻修復後再現銀幕,近期已在南京、北京進行了專場放映,未來還將在還將在全國多個城市進行專場放映。

網友紛紛在網上表達了希望儘快看到這部影片的呼聲!

希望這部影片不僅僅是專場放映,而是儘快到院線去排片公映,一定能夠再次掀起觀影熱潮,甚至拿下幾十億的票房也不在話下。很多家長也在網上表示要帶着孩子們去看這部真正的抗美援朝經典電影!

圖片:彩色修復後的《上甘嶺》,如果到院線上映,你願意付這張電影票嗎?

上甘嶺戰役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爲慘烈的戰役之一,志願軍戰士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使得“上甘嶺”成爲英勇頑強的代名詞,也從此成爲了人民軍隊乃至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高地。

1956年上映的黑白故事片《上甘嶺》就是以此次戰役爲背景,以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爲基礎上拍攝的,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的故事。

影片一經上映即引起轟動,這是我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而影片中的插曲《我的祖國》成爲了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永遠流傳的經典!

經典永遠是經典!

過去拍攝電影和現在的商業電影有着很大的差別,在電影《上甘嶺》中,你看不到找片空地,搭個戰壕,放幾門炮的事情。整部影片是正兒八經重回朝鮮戰場上拍攝的,拍攝的劇組中80%是真正的軍人,不少人是打過仗殺過敵的,爲了追求真實,劇組還專門到上甘嶺前線去體驗生活!

而能夠實現這一切,也因爲拍攝《上甘嶺》對於當時來說是一件光榮的任務。

爲了體現這一打出中國軍威的戰役,是毛主席親自指示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我國這第一部描寫志願軍抗美援朝戰鬥生活的故事片。

圖片:上甘嶺坑道中的戰士們。

2002年,《遼瀋晚報》曾經採訪過當年還健在的白英寬和劉學堯兩位老藝術家。

白老給記者講述的當年拍戲的一些幕後故事。

因爲上甘嶺戰役和最近上映的電影《金剛川》反映的戰鬥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因此當年要把戰役的宏大場景、和戰爭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用短短的一部影片反映出來,難度是可想而知。

接到拍攝任務後,1956年4月,全部劇組就趕到了朝鮮的上甘嶺戰場體驗生活。演職員們換上志願軍軍裝,以邊界巡邏隊的身份,踏上了當年上甘嶺戰役的戰場。

雖然已經戰爭結束,但是在上甘嶺上,每個人都切身地感受到了當年戰役的慘烈和戰爭帶來的巨大創傷。當時劇組眼中的上甘嶺,整座山頭已成了一方焦土,非常突兀。地上的子彈皮、彈片足有沒腳面深,到處可見打滿彈孔的軍用水壺和鋼盔。在方圓幾里內沒有樹木,連根野菜都很難找到。

正是有了這些在戰場舊地的真實體驗,纔有了後來在《上甘嶺》影片中的表演。

圖片:進攻上甘嶺的美軍。

圖片:守住上甘嶺的英雄們!

當時,白英寬老人回憶:

“整個《上甘嶺》劇組的100多人中80%以上是軍人。因爲有過軍旅生涯,又與參加上甘嶺戰役的志願軍戰士們經歷過相同年代,所以,演員們入戲都比較快。”

白老自己也是剛剛從部隊轉到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剛脫下軍裝又穿上了志願軍的軍服。

爲了拍攝影片,服裝師爲每個演員準備了8套拍戲用的志願軍軍裝。其中有整潔一新的、有與敵人肉搏時撕得支離破碎的、有被炮火燒焦的……

爲了準備服裝道具,服裝師專門到參加過戰鬥的部隊去搜集原始資料,然後按照每個演員的不同尺寸趕製一批當年志願軍軍裝,在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把軍裝加工成各種樣子。這就是當年拍電影的敬業程度!

圖片:戰後的上甘嶺,在劇組演職人員看來,仍然和戰場一模一樣。

由於上甘嶺離板門店太近,當時局勢還不穩,因此最後選擇了一處與上甘嶺地形類似的山嶺進行拍攝。

在拍幾場缺水戲的時候,爲讓影片收到再現當年戰場的真實效果,劇組把一種化學試劑塗到演員的嘴脣上一分鐘後嘴脣馬上開始乾枯起來,顏色呈蒼白色。肉眼看上去與多少天沒喝水的狀況相差無幾。

但那種液體一抹上,脣部感覺乾枯、而且痛感,戲一拍完人們必須馬上去洗臉。因此,此後的一段時間大家都養成了頻繁洗臉的習慣。

圖片:《上甘嶺》中缺水的鏡頭。

拍攝的時間是初春,因爲剛剛打過仗的朝鮮資源匱乏,劇組一日三餐,除了罐頭以外很少有糧食和青菜喫,很多人營養不良。但是他們仍然繼續戰鬥,繼續拍攝。

晚上,演員和劇組人員都就地支起簡易帳篷,在地上鋪上草墊席地而睡。晚間溫度很低,山嶺的山風吹得帳篷呼呼作響,幾個人只有擠在一起才能睡着,蛇和老鼠也非常多,就和當年打坑道戰鬥的志願軍戰士一樣,生活艱難不亞於戰爭年代。

圖片:《上甘嶺》中很多鏡頭都是在坑道中拍攝的。

爲了真實再現當年的激戰場面,志願軍動用了兩個營的戰士,仿照上甘嶺的地形進行土工作業,挖掘陣地工事,築坑道口,和當年打仗的時候一模一樣,這纔有了幾乎和上甘嶺完全相同的坑道工事。

而陣地樹木上的彈痕、枝杆的光禿,坑道口石塊變成碎石,服裝燒燬磨爛的痕跡,化妝注意戰鬥的血痕等等,都是當年劇組和軍事顧問非常重視的細節。

而在拍坑道內景的過程中,美術設計採用藝術真實的手法,相對加大坑道的高度,採用框架分解式結構,以人、坑道柱子、彈藥箱造成層次感,解決了拍攝中的照明問題。

同時,《上甘嶺》電影中還出現了很多敵人,雖然大多數都是戰士扮演的羣衆演員,但是各個人的造型都不一樣,當時敵人方面面部化妝、面部造型的就有500多人。

正是有了劇組演職人員的追求真實和精益求精,正是有了我志願軍的全力支持,電影《上甘嶺》才成爲了現在也不能複製的經典之作!

圖片:希望能夠在電影院看到重新修復的《上甘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