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作阵势凶,二月十九唱戏带耍灯,二龙来戏凤,当中老虎蹦,大户得一石,小户得十升”。

古往今来,龙和凤都被当做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子孙被称为“龙的传人”、凤被称为百鸟之首。在河南焦作就有一种将龙和凤结合,寓意吉祥美好的民族舞蹈——苏家作龙凤灯舞。

据记载,清道光二年(1826年),清化镇举办“大耍灯”会,为了在“大耍灯”会上夺魁,老艺人毋黑旦根据民间传说故事,大胆地将龙灯和凤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大耍灯”会上龙凤灯共舞,大出风头。随后,毋黑旦又在龙凤灯共舞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十种伴舞灯,并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排了许多灯舞节目,在苏家作火神庙庙会上演出龙凤呈祥、丹凤朝阳、百鸟朝凤、游龙戏凤、张羽煮海、文王拉纤、刘海戏蟾等灯舞,将龙凤灯舞演绎到了极致。

龙凤灯舞以二龙一凤为主要道具,配有太阳、老虎、百鸟、西瓜、彩云、荷花、蝴蝶、宝莲等数十种伴舞灯,舞蹈节目以“龙游场”、“龙戏凤”、“龙脱皮”、 “百鸟朝凤”、“二龙戏珠”为主。相关器具主要有龙灯、凤灯以及各种伴舞灯,打击乐器有鼓、锣、钗、钹、铙以及增加气氛的火铳、手销、铜铃等。

不难看出,苏家作龙凤灯舞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龙凤灯采用竹竿制成骨架,彩绘纱布装饰“龙皮”“凤衣”;龙的各节用竹笼作骨架,各节之间用青麻绳连接,龙须用青麻染成,龙角、龙爪用银箔镶裹,龙眼旧的用琉璃珠,新的用灯泡;“凤灯”由头、身、翅、尾四部分构成,头颈长4.3米,凤翅、凤尾呈扇形,两翅和尾部共装25个蜡碗,为防止蜡油流失,特制了独有的“牛油干碗蜡”。整个龙凤灯舞,还配有数十种形态各异的动植物伴舞灯。可见,苏家作龙凤灯制作精良,极具艺术美感。

在表演上,苏家作龙凤灯舞演员规模庞大,最多可达上千人,不过随着传统文化的失落,现在规模一般为一二十人,演员们齐心协力扛起一条大龙灯在空中挥舞着,跟着龙珠的方向,一拖一举、一收一回,这龙便好像活起来一般抖动着身体,犹如脱缰的骏马,在空中遨游,身上的鳞片在夜空中闪闪发光,龙的气魄、龙的性格、龙的精神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1984年以来,苏家作龙凤灯舞多次参加河南省民间艺术节,2006年参加在河北省邯郸市举办的首届中原民间艺术节,荣获一等奖;2003年,苏家作村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2007年2月,苏家作龙凤灯舞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文化厅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正月初六,苏家作龙凤灯“舞”进央视新闻直播《寻找中国龙》栏目;2020年,苏家作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龙凤灯舞在央视春晚亮相……

当前,苏家作龙凤灯舞的传承人——69岁的毋启富,已经开始为龙凤灯舞的继承操心,他说“目前村里重点培养了4名接班人”,并且制定了“龙凤灯发展五年规划”,要建设一个龙凤灯文艺展览馆,使龙凤灯的技艺,由靠口耳相传的传统老办法,逐步过渡到图书、视频影像等现代传播手段,让后人能更直观地领略到龙凤灯的特有技艺和独特魅力。

的确,传统文化只有和现代生活紧密结合,才能焕发出更大的活力,才能在艺术上不断推陈出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