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突破多項世界之最的常泰長江大橋正在浮出水面,下一個“世界第一”又將在江蘇誕生!2021年,江蘇計劃開建張皋過江通道,這不僅將是中國首座跨度超2000米的懸索橋,還將刷新世界最大跨徑橋樑紀錄。

一座又一座世界級工程如何建?10月27日-28日,全國橋樑界的“泰斗”們齊聚常州,爲江蘇過江通道建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支招把脈。作爲江蘇過江通道建設技術專家委員會的成員,他們當中不僅有交通運輸部原總工周海濤,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景全、秦順全、聶建國、張喜剛,還包括多位中國工程設計大師,以及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等等耳熟能詳的業界大咖。

下一個“世界第一”——

張皋過江通道計劃明年開工

江陰大橋和滬蘇通大橋之間,如皋至張家港,又一座刷新世界紀錄的跨江大橋正在醞釀。經過線位方案及橋隧比選,張皋過江通道推薦採用2300+717米的兩跨吊鋼箱梁懸索橋跨越主江,在國內尚無工程實踐。這座大橋也成爲江蘇省過江通道建設技術專家委員會橋樑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專家們關注的焦點。

張皋過江通道效果圖

那麼,2300米跨徑的懸索橋,究竟有多大?我們類比一下江蘇其他懸索橋,腦補一下畫面。

這裏要解釋一下“跨徑”這個概念,可以簡化理解爲兩個主橋墩之間的距離。以泰州大橋爲例,這座主跨1080米的三塔雙跨懸索橋,雙跨長度加起來爲2160米,比張皋過江通道還少了幾百米;目前中國在建的最大跨度懸索橋爲南京的仙新路大橋,1760米跨徑,張皋過江通道在此基礎上又提升了540米。

爲什麼張皋過江通道要建這麼大一座橋?與會專家解釋,考慮到張皋過江通道的通航、河勢、岸線等特定條件,經多方論證後,最後決定選擇這樣一個突破性的跨徑和特殊的布跨方式。這座大橋一旦建成,將創下六項世界之最:世界最大跨徑橋樑、最大跨徑懸索橋、最高鋼混組合索塔、最長主纜、最大錨碇基礎、最長吊索。

那麼隨着跨徑的增大,整體結構體系會不會出現風險?社會關注的抗風性能如何保證?包括在建的常泰長江大橋和龍潭長江大橋還有哪些重點、難點……一系列的問題在會議上拋出來進行充分討論。專家們圍繞項目設計、施工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提出諸多針對性強、操作性好的意見和建議。

常泰長江大橋施工現場

機器人施工、信用化監管

高科技助力江蘇橋樑建設不斷突破

世界橋樑看中國,中國橋樑看江蘇,眼下,“建橋狂魔”江蘇正迎來過江通道密集建設期,整個長江江蘇段上8座跨江通道同時在建,當中5座爲跨江大橋,高科技正助力江蘇橋樑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

在常州與泰州之間,世界上最大規模多功能荷載非對稱佈置橋樑,同時也是最大跨度的斜拉橋——常泰長江大橋正在沉井施工之中,建成後之將融高速公路、城際鐵路和普通公路爲一體,開創中國“三位一體”跨江大橋之先河。27日下午,記者隨橋樑專家們一起,爬上幾十米高的江中沉井瞭解施工情況。

常泰長江大橋三位一體過江模型

令人讚歎的是,常泰長江大橋在施工中,不僅採用了最先進的信用化監管系統,所有的施工動態數據以每秒更新一次的頻率呈現在監控指揮中心的大屏上,而且施工現場還設立了多項科技課題,引入多項創新成果。以沉井取土爲例,兩種不同運作方式的機器人在江邊整裝待發。“那些傳統挖土方式不方便做到的,比如遇到江底複雜地形的情況,就可以讓機器人上,通過對機器人的運行軌跡、參數變化等後臺監控,完成盲區土體的掘削等比較困難的操作。”施工現場負責人介紹。

“我們看到,傳統的工法和最先進技術,在江蘇的大型工程上集成、融合,智能化施工帶來的變化,使橋樑建設中對風險的控制能力、對難點的攻克能力顯著提升。”中國交通建設集團總工程師林鳴說道,工程建設者對風險的控制“永遠在路上”,他認爲通過高科技、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儘可能降低對操作工人的技能要求,可使工程質量得到更好的把控。

中國工程設計大師張敏則提出,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在常泰長江大橋沉井施工中的智能化應用,爲中國工程界沉井施工方案引領未來方向。

江蘇已建、在建項目過江通道

15年內將達到44座

記者還從會上獲悉,當前,江蘇過江通道建設呈現全面加快推進的態勢,除了今年要通車的五峯山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五橋外,常泰長江大橋力爭2024年底具備通車條件,龍潭長江大橋計劃2024年底建成。

近年來,江蘇積極響應“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交通強國”建設等國家戰略,把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作爲江蘇全局性重點工作和“最迫切”的任務加以推進,着力補齊過江通道建設短板,助力推動跨江融合戰略實施。計劃至2035年,江蘇省內已建、在建項目過江通道總數將達到44座,將全面形成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過江通道系統,實現長江兩岸區域間、城市間多通道、無障礙、一體化、便捷高效連接,全面促進寧鎮揚、錫常泰、滬蘇通經濟板塊緊密融合發展和江蘇區域協調發展。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石小磊

校對 王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