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曝10月25日晚,上海一家特斯拉店銷量超80輛,是正常情況下的4倍之多。銷量暴漲原因爲限行升級,10月24日下午,“上海發佈”發出市公安局的最新交通管理措施,從11月2日起,內環高架上外牌限行時間加長,另一方面,明年五一假期之後,內環地面道路也將開始限時開放。

在這之前,還有一則相關新能源車方面的新聞,10月中旬,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指出,豐田汽車已決定向“廣汽集團”提供油電混合動力技術系統。這看似毫無關聯的兩則新聞,其實指向一件事:政策帶動新能源車需求的增長,而能夠充分認識發展趨勢的企業,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把握更多的主動權。

政策推動,從單打獨鬥到抱團取暖

豐田將向廣汽提供整套THS混動系統,尚未得到官宣。但如果消息屬實的話,業內人士分析,此次合作將提高豐田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佔有率,今年6月,工信部已審議通過新版《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政府決定自2021年1月起將混合動力車(HV)定位爲“低油耗汽車”並給以優惠政策,豐田可以藉着“東風”而上。

目前,豐田在中國的HEV油電混合動力車型累計銷量突破100萬輛,根據LMC Automotive提供的數據,混合動力汽車佔全球汽車銷量的比例,預計將從2020年的7%提高到2030年的26%。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今年6月,豐田與比亞迪宣佈成立一家研究和開發電池電動汽車的合資公司,亦是看到了政策背後的福利,在政策推動之下,新能源汽車勢必會持續升溫。

其實不僅於豐田,豪華品牌方面,爲了更好地發展新能源汽車,寶馬選擇了與長城進行合作。奧迪與一汽成立一家生產PPE平臺純電動汽車的合資公司,此次新合資公司規劃引入的PPE平臺,將作爲奧迪與保時捷共同爲大型電動車開發的高端電動車平臺,根據初步計劃,首款車型將於2024年投產。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車企之間合作,可以集兩家技術之長,跟着政策趨勢走,創造雙贏。

投建工廠,佈局市場搶佔先機

如何更快搶佔新能源市場,特斯拉堪稱行業優秀樣本。自從特斯拉在上海建廠以來,產能迅速擴張,能夠持續滿足攀高的銷量,旗下Model 3論銷量數據,幾乎已經沒有對手,月銷過萬已成常態。

頗具爭議性的多次官降,其中一部分原因也被解讀爲,降至30萬以內,是爲了享受國家新能源補貼,特斯拉作爲中國第一家擁有百分百外資工廠的車企,可謂是喫盡各種政策紅利。

當然,面對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想要長遠發展,要先打好基石。一汽豐田投入85億,在天津建新能源車工廠,今年6月,項目已經正式啓動,未來工廠將生產包括純電動、插電混動和燃料電池汽車,計劃年產能20萬輛,其中作爲重點的新能源車型,年產能爲12萬輛。

中國市場作爲大衆在全球範圍內的主戰場之一,大衆自然不會鬆懈,其與合資方上汽集團投入超170億元建立上海智能工廠,這座被譽爲大衆汽車集團全球範圍內的“智慧標杆工廠”,近日正式投產,ID.4 X是新能源汽車工廠的首款量產車型,工廠規劃年產30萬輛整車。

按照計劃,大衆汽車集團將在中國汽車市場實現大規模電動化,並於2025年前實現15款新能源車型的本土化生產,上海安亭工廠的投產將加快大衆在華新能源投放速度,值得一提的是,該工廠專爲MEB(模塊化純電動車)平臺車型生產,基於平臺的靈活性,可以打造不同級別的車型,對用戶羣產生更大的覆蓋。

知行有話說

新能源已成大勢所趨,中國汽車市場表現更明顯。在政策的推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產銷第一。未來,政府將持續推動落實新能源汽車免限購、免限行、路權等支持政策,提高新能源汽車使用優勢。而一個企業,只有順勢而爲,跟着政策走方能踩穩前行的步伐。

在車企方面,特斯拉、豐田、大衆等本身技術優勢明顯,與自主品牌合作以及投建工廠,都將拉動集團新能源銷量的增長;而對於自主品牌,在經歷補貼退坡的陣痛後,面對海外車企的正面競爭,可以通過合作技術引進,提高整體競爭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