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飞机扔下一颗五百磅的航弹,炸出弹坑2.5米深,坑底直径1.5米,上口直径6.5米,多少个立方的土方才能填满这个大坑?

直径25厘米,长度一米的落叶松比同样体积的红毛松轻多少?

一个普通士兵站在齐腰深的水中逆水一步能跨多少厘米?顺水又能跨多少厘米?

提出这些题目的不是数学老师,而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两次一等功,二级模范称号的工兵英雄张振智,也就是电影《金刚川》中修建岩里大桥的工兵连连长原型。

图注:张振智(左一)

不同于电影里描写的志愿军没有军事常识,在晚上“灯火辉煌”的只修建了一座供步兵勉强通行的步兵桥,而且在敌机来袭时更是白痴一般点燃火把为敌人昭示出目标……

这样让许多不了解历史的人认为在真实的战史上志愿军就是这样不怕牺牲的勇气战胜敌人的,但其实恰恰相反,真实的志愿军战士不乏敢于牺牲的勇气,但是他们更多的是保存自己才能战胜敌人的智慧。

志愿军战士也不是旧社会什么都不懂的文盲,反而是识字率最高的军队之一。关于金刚川工兵英雄张振智,目前网上资料极少,本期以史为鉴也是查找了大量资料,让更多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真正的志愿军工兵连是如何修桥的。

图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拆掉日军铁路

一、出身

张振智出生于1922年,江苏东海县曹浦三村人。张振智是穷苦人出身,没读过一天书,16岁的时候就在日寇占据的陇海铁路沿线干活谋生。

没有人教他,张振智就自己偷学,学会后工作量马上增加一倍,可以说张振智从小就受尽了屈辱和苦难,等到1946年解放军解放了陇海线东段,张振智这个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1946年加入解放军工兵部队。

在人民军队中,张振智感受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积极的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短短时间内就立了三次功。

1949年,解放军解放了上饶,为了畅通浙赣闽三省交通运输,准备限期建造自上饶到闽北边境的信江桥和前进桥。而负责修建永久性钢筋混凝土大桥——信江大桥的就是张振智所部。

图注: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在修建信江大桥的过程中,时任工兵排长的张振智创造性的把四询抛锚法改为抛七字锚,提高效率一倍以上,节省了几千个工日,为大桥的修建起到了重要作用。张振智也因此成为劳动模范,前往北京出席一九五O年九月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二、修桥

1951年2月,张振智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战场,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影片中的金刚川大桥的故事,正是时任工兵第十团第三连连长的张振智完成的壮举。

1953年5月,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但是此时位于金刚川岩里大桥被炸毁,志愿军部分弹药物资供给受到影响。

金刚川上的岩里大桥,是通往金城前线和东海岸三条重要公路的交汇点,也是从松亭口到新村,几十里内仅有的一座载重桥梁。

20日,工兵连连长张振智接到任务,8天内在金刚川上修建好岩里大桥,要求是可以通过汽车人马的长达37米的载重桥。(并非影片中的步兵桥)

张振智接到任务后,首先勘探地形,发现原有大桥已被完全炸毁,而且美军的炮弹平均每天有300多颗还在轰炸,可以说是顶着炮火在敌人眼皮子下面修桥。

张振智和几位排长内部先讨论桥要修在哪?怎么修?

一排长郑玉发首先说:不能再原址上修桥,原址两边都是公路,敌人早就瞄准了这里轰炸,别说是木桥,钢桥也保不住。

副连长赵祥勉说:如果能扎住桥基,选在那个位置也不错。

张振智看了看赵祥勉指出的位置,这里江面狭小的确是建桥的好地方,但是张振智很快也否定了:这里容易暴露,敌人发现后很快就会来轰炸了。

张振智思考了一番,指着距离原渡口约八十米外的一批江面说:这个位置不错!

一排长等看了看张振智指的位置,旁边就是悬崖,要是在这里修桥,工程量可不小。

张振智看出了大家的疑惑,他说:就是要在敌人意料之外的地方架起桥来!而且悬崖可以阻挡敌人的炮弹,叫敌人打过来的炮弹跟石头去碰,我们还可以在悬崖上修建一条小道,叫他弯弯曲曲通向公路迷惑敌人的眼睛……

话还没说完,大家都连声称赞连长的看法。

定下来了位置,建桥的工作很快就展开了,一排二排负责修桥,三排去伐木……

但是伐木也是一个大难题,附近的山林基本上都被炸毁了,有的山头就像秃子的毛发,没有几根树木,有些山头还在冒烟。三排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伐木地,距离桥面已经超过5公里远了,而且路上还有一个弹坑连着弹坑、泥土焦黑、火药刺鼻的炮火封锁区……

图注:真实战史上金刚川大桥的位置和883.7高地之位置

敌人有事没事就往这里扔上几十发炮弹,偶尔还呼叫飞机轰炸一遍。没有木头,桥也没法修。

三排排长祝业其正在发愁如何运输木头,放不下心的张振智已经想到了“水攻”的妙计,把伐好的木料披上和江水一样的伪装,然后后连在一起顺水而下,远远的看上去就像一团翻滚的波涛。

运输木料的战士只在江面上露出一个带着伪装圈的头,延着江岸水浅的地方前进……

不但提高了运输效率,还保证了战士们的安全,短短两天,三排就完成了预定的任务。有了充足的木料,7天时间,金刚川上面一架崭新的载重桥提前1天建成通车了。

图注:真实的金刚川大桥照片,可以通行军车,甚至还有护栏

三、护桥

“架好桥对于工兵来说才是战斗的开始,不考虑下一部的战斗计划,我们是在金刚川上站不住脚的!”

很快,张振智接到了团参谋新的指示。张振智找到指导员耿立科,对他说:老耿,这道题帮我算一下:敌人飞机扔下一颗五百磅的航弹,炸出弹坑2.5米深,坑底直径1.5米,上口直径6.5米,多少个立方的土方才能填满这个大坑?

指导员耿立科马上吐了吐舌头:我说连长啊,你怎么老出这样的难题?上次就让我算什么“直径25厘米,长度一米的落叶松比同样体积的红毛松轻多少?”然后又算“一个普通士兵站在齐腰深的水中逆水一步能跨多少厘米?顺水又能跨多少厘米?”

张振智笑了笑:炮兵要算射击诸元,步兵有战术动作,摆在我们工兵面前的就是这些米、厘米,要是敌人扔了两颗炸弹,我喊同志们,快填坑啊!但是要多少人填、用多少土、花多少时间……这我心里没底可还行?

在张振智的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许多类似的题目和答案:

一孔桥被炸毁,只要材料齐全,河底不出问题,一个排的兵力半小时可以抢修完毕;”

一个五百磅炸弹坑,如果在50米内取土来填,一个排的兵力一小时二十分可以填平;”

……

正是因为张振智的细心,在炮火连天的战场山,工兵连才能完成一个接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有一句俗话:白天是美军的天下,夜晚是志愿军的天下。在金刚川这座桥上,晚上川流不息的都是志愿军的弹药火炮,而天刚刚放亮,张振智就要求工兵拆掉五孔桥板和两孔桥桁,把新桥伪装成断桥迷惑敌人。

果然,天一亮敌人的炮兵校正飞机就来侦察,随后就是敌人猛烈的炮火轰炸。大部分炮火都炸在了原来被炸毁的旧桥上,打的石头飞溅,白浪四起,而伪装成断桥的新桥虽然也落了不少炮弹,但大都是打到了悬崖上。

好么,鬼子这是把我们的悬崖当鼓来敲了!”还有战士故意说敌人的风凉话。

图注:美军轰炸机

一般来说,前线打的越猛,敌人轰炸就越多,经常是一到白天就有炮兵校正飞机盯着,还会有轰炸机过来扫射和投弹。

工兵连也和敌人斗智斗勇,有时桥被炸坏两孔,但是在几个小时内迅速被修复。

另外一个志愿军老战士王格善记录了一个小故事,外面敌机在轰炸,而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则是从上到下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

“在防空洞里却热热闹闹,同志们有的打起了“老K”,有的在缝补衣服,有的在阅读着祖国人民的慰问信……。中午炮停了,同志们来到桥上一看,只打坏四根支柱六根桥桁。一排长刘长贤和三班的同志开了一个“诸葛亮会”,群策群力,不到五个小时桥就修复了。

大家正要休息的时候,通信员苏兆明,一面跑一面喊:“同志们,美国佬给咱们送礼来了!”原来敌人打来的102发炮弹没炸断桥,却把鱼炸死不少,水上漂着白花花的一片,被小苏发了个“外财”。汤锦春连长看了一看小苏提着一桶鱼,微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幽默地说:“噢!美国炮弹命中率不低啊!好,小苏!送伙房去,今晚来个红烧鱼!”

图注:志愿军老战士王格善

到了6月26日,不甘失败的李承晚集结了两个师的部队准备夺回被我志愿军占据的883.7高地,岩里大桥也被四架“黑寡妇”战机所轰炸,七孔桥五孔被炸毁,剩下两孔也需要修复。

此时团参谋长对张振智说:前方的战士没饭吃可以坚持,没弹药可不好熬,所以金刚川这座大桥一定要保住,几点钟能完成?六点四十行不行?

张振智一看手表,这会已经快五点了,不足两个小时时间,修复一整座大桥?

张振智二话不说:保证完成任务!

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修桥运动展开了。二班长宋福玉首先请命:我带二班先下去探明水底被炸情况,扫清碎石,方便同志们下去树桥脚。

一排长说:我们负责树桥脚。

二排长马上说:一排桥脚到哪里,我们就把桥桁架到那里。

但是由于大半个三排已经被派到四十里外搞木料去了,工兵连人手严重不足,此时此时事务长杭金富站了出来说:运输木料包在我们伙房身上了!

时间就是胜利,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整个工兵连全部动员起来,原来需要一二十个人抬的一千多斤重的桥脚,现在六个人都能抬起来走……所有工兵连战士只有一个信念:让战友们迅速过桥,及时把弹药物资补充给前线!

六点三十五分,大桥顺利修复完成!

四、胜利

就这样,修了炸,炸了修,张振智带领的战士们先后7次在金刚川上修复这座“生命线”。据统计,为了炸毁这桥,敌军总共投放炸弹1000枚左右,炮弹超过2500枚。

在岩里,这座打不断、炸不烂的岩里大桥也被称为“英雄桥”,它一直坚守到板门店美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从1951年1月28日跨过鸭绿江,到1953年10月5日奉命回国,张振智历经了第五次战役、夏季防御作战、金城反击战等大大小小的战斗共几十次,荣立了3次一等功,被评为志愿军二级模范;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枚;被原华东军区授予"工兵英雄"的荣誉称号。

2000年10月,78岁的老英雄张振智在南京市中央路小学给小朋友们讲述抗美援朝时的艰苦和光荣时,突然倒地不起,27日这位征战一生的老英雄与世长辞。

有勇气、有信念、有智慧、有文化、有战术,不畏牺牲却又尊重生命,这才是英雄的志愿军战士们战胜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的核心要素,而不是一些神剧中描述的只讲江湖义气不讲革命纪律,只讲人海战术不讲穿插包围,只讲弟兄们不讲同志们的旧军阀军队习气,也真的希望影视从业者们在制作拍摄这类影片时不要添加太多私货。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华东军区 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编. 英模故事选集 第二辑《筑路英雄张振智》

何焕昌主编. 志愿军英雄谱《谋无遗策,举无废功——二级模范、一等功臣张振智》

《志愿军英雄传》编委会编. 志愿军英雄传 第3集《桥》

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 志愿军英雄颂《金刚川上的英雄桥》

金刚川上-王格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