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格魯曼公司獲得了美國空軍140億美元的訂單,專門爲美國空軍生產出第一款隱形戰略轟炸機。雖然當時洛馬公司已經爲美國空軍研發了F/A-117攻擊機,但是這款戰機的隱形性能顯然是沒有B-2要好。但是即使是這樣,F/A-117攻擊機也獲得了不少國家的關注。但是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的防空部隊利用捷達米波雷達成功探測到F/A-117戰機,最終利用薩姆-2防空導彈將其擊落,開創了防空導彈擊落隱形戰機的戰績。不過,截至到目前,隱身技術依然還是各國空軍發展的重點,不僅研發了專門制空作戰的五代隱形戰機,還依然在研發高性能隱形轟炸機。

只是存在隱形計劃,那麼勢必也存在反隱形技術。之前提到了的米波雷達就是反隱形技術的一種,目前全球大部分國家研發的反隱形雷達都是大波長的米波雷達。專家介紹,米波雷達的波長非常大,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很難出現被幹擾的情況,因此可以快速發現來襲的敵方隱形戰機。但是該雷達存在體積大、耗能高和探測精度差等缺點,其中最後一個缺點最爲致命,畢竟你只能知道敵方隱形戰機要來,但是高空、速度和數量等關鍵數據都無法獲得,不能爲己方防空導彈提供精確制導,因此只能充當早期預警使用,在防空作戰方面依然有一定的侷限性。

而在近日,據國內媒體報道稱,一款新型量子雷達已經問世,並且在測試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於傳統的隱形戰機具備較強的探測能力,一旦技術成熟批量生產之後,除了可以部署在雷達站等地面設施中,還可以部署在現代化戰機當中,能夠對200多公里以外的隱形戰機成功探測和鎖定,最後引導己方中程空空導彈進行攔截和攻擊。與傳統的米波反隱形雷達不同的是,量子雷達並沒有採用電磁波來探測,因此隱形戰機上使用的吸波塗層對於量子雷達而言毫無用武之地。

並且從理論上看,量子雷達因爲沒有發射電磁波,所以也不存在被敵方電子戰設備干擾的情況,可以說隱形戰機的剋星。我國研發的量子雷達不使用電磁波,而是使用的光束探測。因爲隱形戰機在高速飛行的時候,自身機體的金屬元素會處於運動狀態。而當量子雷達發射光速進行照射之後,戰機的金屬元素在吸收光束之後,自身的能量場將會處於更加激烈的運動狀態。而這種量子狀態將會在量子雷達的屏幕上顯現出來,從而被探測物體的外形輪廓、飛行高度和速度都可以被探測出來。

此前,世界上第一臺量子雷達是由加拿大國內的一家研究所成功研發,但是探測距離只有十多公里不到,並耗能極大,並不適合進行大規模部署和使用。而我國電科14所最新研製的量子雷達又稱爲"單光子激光雷達",是全球第一臺真正意義上投入實戰使用的量子雷達,真正意義上改變空戰的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