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5年来,老万是武汉蔡甸区索河街醒得最早的人——26个村和2个社区能不能干干净净地迎来晨曦,需要他来全盘“打理”。

老万叫万仁国,今年59岁。从19岁开始一直租住在外,靠四处打工为生,一过就是34年。2015年,武汉市打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老万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绿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银山。”老万感叹,5年来,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乡,就是顺着“这条路”美起来、富起来的。

住进新房的万仁国结束了长达38年“无房户”的历史。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贫困户老万的第一个机会

在“爱心岗位”上当保安

万仁国的妻子患有多种慢性病,干不了重活。两个儿子接连出生,需要他来养活。为了支撑全家人的生活和妻子的医药费,他最多时一天要打4份工,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年纪大了,老万的打工收入却并不高。2014年,53岁的老万带着妻子回到村里。他承包了几亩鱼塘,借住在村里两间简陋的棚屋里。冬天冷、夏天热,生活拮据,一年吃不了几次肉,老万是村里最穷的贫困户。啥时候能盖上新房,有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老万偶尔想想都感觉“太难”。

2015年,武汉市打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3.4万余名党员干部奔赴扶贫一线,对口帮扶1246个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脱贫。全市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老万家生活有了兜底保障,不再为一日三餐发愁。

此时,蔡甸区友缘集团来到村里,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经村里推荐,老万优先成为一名保安,包一日三餐,月薪2000元。有了稳定的工作,老万倍感珍惜。他每天往返40公里上下班,巡逻、值班,有活抢着干,半年后就因为工作踏实脱颖而出,被提拔当上保安队队长。

美丽乡村建设带给老万第二个机会

回村当上卫生巡查员

“生态好起来,口袋鼓起来。”为帮助贫困村彻底拔掉穷根,武汉市决定充分利用和挖掘贫困地区山水和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文旅产业对贫困地区的带动发展。

老万家乡所在的蔡甸区索河街一带,正好是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贫困村湾,因此被优先纳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2016年,友缘集团承接索河街美丽乡村环保工作,成立了“索河地区项目部”,负责26个村庄和2个社区的环境卫生保洁。

有着高中文化的老万,此时被调回索河,担任起村湾卫生巡查员,工资同步增长。

就在这一年,老万家正式脱贫。

“管”着57.5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环境卫生、垃圾回收,这份工作非常琐碎且辛苦,老万却说,和以前的四处漂泊相比,这份稳定的工作,让他倍感幸运并珍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带来第三个机会

管理百人环保队

武汉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也为索河街沿线村湾带来了巨大变化。

老万居住的横岭山村,自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居住条件变好了,还统筹资金建设了污水、垃圾处理站,村里有了星级公共厕所,村民家中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水厕。

索河项目部的环境治理工作,成绩十分出色。据索河街办事处的统计显示,近两年来,索河街在全市162个乡镇的村湾环境卫生排名中,始终处于全市第一梯队。

老万能受委屈,也能吃苦。五年时间,他善学习、能吃苦、肯动脑、有人缘,从一名卫生巡查员,成为友缘集团索河项目部副经理,管理起130多人的环保队伍。

老万积极参加政府和公司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训、垃圾分类培训等各类学习培训班,他说“有了知识,自己‘握’扫帚的手,就更有力量”。

往日的村里贫困户,成长为“能带队伍”的管理人员,年收入也涨到4万多元。

告别38年“无房户”的历史

绿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银山”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索河街23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迎来蔡甸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新机遇,成为武汉已落子的401个美丽村湾中的耀眼明珠。

平坦的水泥路面、清澈明净的塘堰、热闹的休闲广场、功能齐全的服务中心……“以前农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垃圾随意扔。这几年,都变了,生活都赶上城里人了。”老万说,家乡越来越好,自己也完成了“一件大事”。2018年,老万拿出所有积蓄,盖起三层楼,结束了长达38年“无房户”的历史。“今年新房里的家电也都配齐全,两个儿子家一人分一层,过年可热闹了。”

“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致富谢党恩。”老万说,有件事,自己盼望着能一直做下去——用自己的双手,守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这是自己“掏心窝子的话”。

(记者李英波 通讯员林建武 高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