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訊5年來,老萬是武漢蔡甸區索河街醒得最早的人——26個村和2個社區能不能幹乾淨淨地迎來晨曦,需要他來全盤“打理”。

老萬叫萬仁國,今年59歲。從19歲開始一直租住在外,靠四處打工爲生,一過就是34年。2015年,武漢市打響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貧困人口應保盡保、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老萬的生活開始發生改變。“綠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銀山。”老萬感嘆,5年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鄉,就是順着“這條路”美起來、富起來的。

住進新房的萬仁國結束了長達38年“無房戶”的歷史。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

貧困戶老萬的第一個機會

在“愛心崗位”上當保安

萬仁國的妻子患有多種慢性病,幹不了重活。兩個兒子接連出生,需要他來養活。爲了支撐全家人的生活和妻子的醫藥費,他最多時一天要打4份工,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年紀大了,老萬的打工收入卻並不高。2014年,53歲的老萬帶着妻子回到村裏。他承包了幾畝魚塘,借住在村裏兩間簡陋的棚屋裏。冬天冷、夏天熱,生活拮据,一年喫不了幾次肉,老萬是村裏最窮的貧困戶。啥時候能蓋上新房,有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老萬偶爾想想都感覺“太難”。

2015年,武漢市打響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3.4萬餘名黨員幹部奔赴扶貧一線,對口幫扶1246個有貧困人口的行政村脫貧。全市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老萬家生活有了兜底保障,不再爲一日三餐發愁。

此時,蔡甸區友緣集團來到村裏,爲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經村裏推薦,老萬優先成爲一名保安,包一日三餐,月薪2000元。有了穩定的工作,老萬倍感珍惜。他每天往返40公里上下班,巡邏、值班,有活搶着幹,半年後就因爲工作踏實脫穎而出,被提拔當上保安隊隊長。

美麗鄉村建設帶給老萬第二個機會

回村當上衛生巡查員

“生態好起來,口袋鼓起來。”爲幫助貧困村徹底拔掉窮根,武漢市決定充分利用和挖掘貧困地區山水和人文資源豐富的優勢,推進文旅產業對貧困地區的帶動發展。

老萬家鄉所在的蔡甸區索河街一帶,正好是具備旅遊開發條件的貧困村灣,因此被優先納入全市美麗鄉村建設規劃。

2016年,友緣集團承接索河街美麗鄉村環保工作,成立了“索河地區項目部”,負責26個村莊和2個社區的環境衛生保潔。

有着高中文化的老萬,此時被調回索河,擔任起村灣衛生巡查員,工資同步增長。

就在這一年,老萬家正式脫貧。

“管”着57.5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環境衛生、垃圾回收,這份工作非常瑣碎且辛苦,老萬卻說,和以前的四處漂泊相比,這份穩定的工作,讓他倍感幸運並珍惜。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帶來第三個機會

管理百人環保隊

武漢建設美麗鄉村,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也爲索河街沿線村灣帶來了巨大變化。

老萬居住的橫嶺山村,自從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居住條件變好了,還統籌資金建設了污水、垃圾處理站,村裏有了星級公共廁所,村民家中用上了乾淨衛生的水廁。

索河項目部的環境治理工作,成績十分出色。據索河街辦事處的統計顯示,近兩年來,索河街在全市162個鄉鎮的村灣環境衛生排名中,始終處於全市第一梯隊。

老萬能受委屈,也能喫苦。五年時間,他善學習、能喫苦、肯動腦、有人緣,從一名衛生巡查員,成爲友緣集團索河項目部副經理,管理起130多人的環保隊伍。

老萬積極參加政府和公司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培訓、垃圾分類培訓等各類學習培訓班,他說“有了知識,自己‘握’掃帚的手,就更有力量”。

往日的村裏貧困戶,成長爲“能帶隊伍”的管理人員,年收入也漲到4萬多元。

告別38年“無房戶”的歷史

綠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銀山”

美麗鄉村催生美麗經濟。索河街23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迎來蔡甸區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新機遇,成爲武漢已落子的401個美麗村灣中的耀眼明珠。

平坦的水泥路面、清澈明淨的塘堰、熱鬧的休閒廣場、功能齊全的服務中心……“以前農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垃圾隨意扔。這幾年,都變了,生活都趕上城裏人了。”老萬說,家鄉越來越好,自己也完成了“一件大事”。2018年,老萬拿出所有積蓄,蓋起三層樓,結束了長達38年“無房戶”的歷史。“今年新房裏的家電也都配齊全,兩個兒子家一人分一層,過年可熱鬧了。”

“擼起袖子加油幹,脫貧致富謝黨恩。”老萬說,有件事,自己盼望着能一直做下去——用自己的雙手,守護好家鄉的綠水青山!這是自己“掏心窩子的話”。

(記者李英波 通訊員林建武 高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