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王近山情場折戟,從副司令將爲大校,臨終聽着軍號聲去世

他,是一位爲新中國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將軍,戰場殺敵,血性剛猛;他,爲情感,仕途盡毀,從將軍將爲大校,沉寂十年,上演了令人唏噓的人生悲劇。十年後,經過首肯,他重返軍隊,成爲正軍級。他的故事遠比戲劇更跌宕起伏,他活得瀟灑徹底,痛快淋漓,就像一束火焰,炙熱而濃烈。

和共和國的許多將軍一樣,王近山也是貧苦家庭出身,在革命隊伍中逐漸成長爲一名智勇雙全的優秀指揮員。

他中等身材,面孔白皙,說起話來一句一頓,但就是這樣一位看起來白面書生似的將軍,卻有着一個和他不太相稱的外號——“王瘋子”,他打起仗來總是身先士卒往前衝,在血與火交織的戰場上,以“王瘋子”稱號勇冠三軍,聞名遐邇。

抗日戰爭時期,王近山進一步展示着他的才華。他曾在七亙村三次設伏,打得日軍不敢運輸軍需品,被英國軍事家評爲經典戰例。

在韓略村,他伏擊路過的運輸隊,沒想到歪打正着伏擊到了日軍的“戰地觀摩團”,擊斃多名日軍佐官,還有一位少將旅團長,在後來得知詳情時他大呼“痛快痛快!”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王近山任晉冀魯豫軍區6縱的副司令員。

當時的6縱大多數由地方部隊改編而成,戰鬥力偏弱。而在王近山的帶領下,他們打了大大小小的各種硬仗,其中最有名的還是攻克襄樊。

國民黨將領放言:除非關公再世,沒人能攻下襄樊!”

因爲襄樊地勢易守難攻,只有一條途徑進攻,而傳聞當年關羽另闢蹊徑殺上襄樊。

王近山通過仔細鑽研,定下了“先攻山,再下城”的策略,最終成功居高臨下拿下了襄樊,敵人甚至還沒有反應過來,這場戰役被朱老總譽爲“小型經典戰例”。

到了抗美援朝,王近山作爲第三兵團的副司令員參戰。

可是剛剛進入朝鮮,他就跌了個大跟頭——因爲指揮不清楚,導致手下一個師幾近全軍覆沒。

王近山爲此狠狠地憋了一口氣,終於在上甘嶺打了一個翻身仗,美軍將領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計劃徹底失敗在對手幾乎不可思議的堅守下。

最終這次戰役被拍成電影《上甘嶺》,上映時王近山還特地去觀看,電影散場出來的時候,將軍卻哭紅了眼。

硝煙散盡,和平年代的生活是安逸的,但是對於戎馬一生的王近山來說,這樣的寧靜卻蘊含着一種危機,這種危機來自於他的感情世界。

這位在戰場上縱橫捭闔的一代名將,在陌生的情場上卻手足無措、進退失當。

更令人可嘆的是,無論是在戰場或者是在情場上,將軍都本色不改,保持着那種勇猛頑強和毫不畏懼的品質。

這種可貴的品質,可以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爲他創造輝煌,但在情場上,卻給他造成了令人扼腕的悲劇。

上世紀50年代,他因爲感情問題,被人們認爲是“當代陳世美”,撤銷大軍區副司令的職務,行政降級,調往河南某地農場任副廠長。

時光如流水,轉眼到了1969年,在許世友等老戰友的努力下,王近山到許世友任司令員的南京軍區任參謀長。

1974年,將軍身體倍感不適,住院診斷爲胃癌,雖然有精心的治療,但病情還是在四年後惡化,彌留之際,他還用微弱的聲音詢問:“敵人打到哪裏了?我們誰在那裏?”

戰場,是將軍一生的驕傲,也是他心中剪不斷的牽掛,聽着爲他專門播放的軍號聲,1978年5月10日,將軍在南京去世,享年63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