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軍中將軍長邱維達,49年主動投降受到優待,後來結局如何?

74軍是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擊日軍的典型代表,從組建開始,陸續參加了多次對日作戰,並表現出色,修建發展成爲一支能打大仗、惡仗的隊隊伍,其實力位居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

常言道,兵貴在將,74軍能有強大的戰鬥力離不開歷任軍事長官的帶領,74軍先後有過6位軍長,包括我們熟悉的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張靈甫,還有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邱維達。

邱維達,1904年岀生於湖南平江縣一戶富裕家庭,姐弟三人,他排行第二,早年入英國教會,就讀於平江縣培元小學。

當時,“五四”運動的浪潮波及到平江縣城,邱維達和一些同學興奮地投入到愛國運動之中,他們上街宣傳,遊行示威,引起校方一—英國人的不滿,學校宣佈開除邱維達等10名同學的學籍。

邱維達被開除後,怕父母責罵,一時不敢回家,在好友的邀請下到縣中讀書,並在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

2年後他以優異成績畢業,留校任六期區隊長,但是他再三請求赴前線參加北伐戰場,從此,開始了他整整24個春秋的戎馬生涯。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邱維達在葉帥爲團長的教導團一營十連任連長,跟隨參加加了廣州起義。

廣州起義失敗後,邱維達隻身逃到韶關,在黃埔同學會的介紹下,到徐州王耀武營任連長,後升至團長,先後參加了追擊北上的紅十軍團、紅七軍團和抗日戰爭。

他對於圍剿紅軍很反感,認爲這是炎黃子孫自相殘殺,所以在追擊中持被動應付態度,而抵禦外侮,保衛祖國乃是軍人的天職,所以,在8年艱苦的抗日戰爭中,他身先士卒,全力投入,從淞滬戰役起到湘西會戰止,先後參加了上海、南京、武漢、南潯、長沙、衡陽、湘桂線、湘西等會戰。

1945年,邱維達升任第四方面軍中將參謀長,同年4月,他參與指揮了抗擊日軍的湘西會戰,獲得羅斯福總統簽署授予的自由勳章。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邱維達作爲第四方面軍代表,參加了在芷江舉行的投降儀式。

解放戰爭爆發後,國民黨軍節節敗退,1947年,在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召見邱維達,命他趕快去臨沂整編部隊,任命爲第七十四軍軍長。

幾十年後,邱維達在他的《滄桑集》中提到這件事時感慨地說:“繩索又套上了脖子。”

1949年1月9日淮海戰場上,國民黨各軍最後的防禦陣地,相繼被解放軍突破。

第二天,邱維達率軍部隨五十一師行動,結果被解放軍的一個反衝鋒搞到隊伍潰散,他知道大勢已去,無法抗拒,只有順應潮流,當即向解放軍繳械投降,並交待了自己的身份,邱維達投降後受到優待。

1950年,已經參加瞭解放軍的邱維達被調到華東軍政大學,擔任教員,在軍區醫院中,他見到了自己曾經的同學、時任軍大副政委的鐘期光,兩人聊了很多,對方安慰他:“革命不分先後,黃埔同學參加革命的很多,你通過改造,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同年11月,邱維達受劉帥邀請,參加了爲成立軍事學院籌備會議而舉行的宴會,在這裏,他感受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溫暖,從此全身心地投入到軍事教育工作之中。

從1950年3月到1958年,邱維達在南京軍事學院任教8年,先後在高級系、上級速成系教授合同戰術。

當時,高級系的學員有軍、師、團職軍官,文化水準不一,但都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卻很少受過正規軍事科學教育,短時期內接受系統的現代軍事科學理論,存在不少困難,爲此學院將學員“包”給教員教,實行“包教包學”。

邱維達針對學員文化水準不高的狀況,加班加點進行特別輔導,8年教學生涯中,他天天分秒必爭,常常午夜纔回宿舍,簡單休息後,第二天清晨又繼續備課輔導,甚至連星期天也不間斷。

妻子擔心他的身體喫不消,勸他多歇歇,悠着點,他卻說:“要把上半輩子浪費的時光補回來。”

1958年秋,邱維達轉業到地方,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擔負軍事文史工作,後來又被選爲江蘇省政協常委,晚年他常往來於澳門、香港等地,爲祖國的和平統一貢獻了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1998年,邱維達因病去世,享年94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