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爲了切斷民國政府的東南海運線,決定在進攻武漢的同時對廣州發起進攻,希望以此來摧毀國軍的後勤補給。

1938年10月,日軍在東南地區集結了兩個師團的兵力,準備在日本海軍的協助下在廣州附近的大亞灣強行登陸,而負責駐守廣州的則是粵軍首領餘漢謀。

餘漢謀畢業於保定軍校第六期,是民國時期粵軍的第三任首領,曾是陳濟棠麾下大將,兩廣事變時期因蔣介石重金拉攏而臨陣倒戈,成爲了廣東的實際控制者。

接收物資的國軍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民國統帥部在廣東成立國軍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一職雖然由民國軍政部長何應欽兼任,但是實際指揮權均有餘漢謀掌控。

值得一提的是餘漢謀雖然在兩廣事變之後取代了前上司陳濟棠的位置,但是對於廣東的掌控力度卻大幅削弱,南京政府的影響已經成功滲透進入廣東。

不過餘漢謀此人卻並沒有太大的野心,因此對於南京政府的滲透並未加以理會,一心只想保住自己的權勢與財富。

趕赴一線的粵軍部隊

餘漢謀在北伐戰爭後曾率部在江西地區強行插手了當地的鎢礦生意,從而大賺一把,餘漢謀上位之後爲了拉攏人心,下令將所得盈利逐級分發。

於是餘漢謀所部幾乎所有團長以上軍官均身價不菲,甚至達到了人手一套洋車洋房的地步,就連平時所穿的衣服也大多換成了絲綢長衫。

晉綏軍名將傅作義曾經認爲,很多國軍部隊戰鬥力衰減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將領變得太過於富裕,從而導致貪生怕死。

發起進攻的日軍

餘漢謀的粵系第一軍本脫胎於北伐戰爭時期赫赫有名的“鐵軍”第四軍,在粵軍之中也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主力精銳。

但是自餘漢謀上位之後,其麾下嫡系部隊便日漸驕縱,終日以功臣自居,不僅沉迷於燈紅酒綠的奢靡生活,還對其他粵軍部隊十分蔑視。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民國統帥部下令從各地方抽調部隊馳援前線,餘漢謀愛惜羽翼不願意將嫡系部隊派出,於是便將非嫡系的粵軍部隊悉數派出。

發起進攻的日軍

等到武漢會戰時期,餘漢謀麾下嫡系粵軍前往一線作戰的僅有葉肇的第六十六軍,而這也是葉肇所部素來和李漢魂、鄧龍光等粵軍部隊難以相容的主要原因。

將嫡系部隊悉數留在身邊的餘漢謀對於廣州的安全十分放心,在他看來廣州地區和香港息息相關,而香港則屬於英國的勢力範圍,日軍根本不敢輕易進犯廣州。

餘漢謀的觀念其實也是當時絕大部分粵軍將領的想法,在他們看來日本人會因爲香港而投鼠忌器,因此留守廣東並沒有絲毫的危險性。

發起進攻的日軍

當日軍在東南地區集結兵力之時,民國統帥部曾警告餘漢謀,要求粵軍部隊做好迎戰準備,以防日軍的突然襲擊,但是餘漢謀卻對此命令嗤之以鼻,並未做出任何防範。

實際上由於廣州地區海運方便而且十分富庶,粵軍各部的裝備在國軍內部可謂首屈一指,就連蔣介石的德械師都無法與之相比。

但是就在日軍強行登陸大亞灣的前夕,也就是民國統帥部發出警告的六天之後,餘漢謀麾下粵軍將領仍舊終日紙醉金迷。

被俘的國軍部隊

1938年10月10日,大量日軍在大亞灣地區集結,餘漢謀這才意思到大事不妙,急忙電令各部進入陣地,做好戰鬥準備,但是卻發現大量軍官已經外出。

無奈之下的餘漢謀只好再次下令,要求電影院等場所刊登通告,要求各級將領火速返回指揮作戰,但是卻爲時已晚,在日軍的突襲之下,前線粵軍猝不及防而一觸即潰。

參考資料:《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抗日戰爭》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