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何可 通訊員 宋要衛

深秋來寒氣。10月28日,記者在登封市大金店鎮李家溝村平菇種植基地看到,這裏一派繁忙景象。該村“能人”曹建超正在指導合作社社員及周邊種植戶進行平菇養料的配製和裝袋,大家絲毫感覺不到寒意,按照老曹的要求在忙碌地。

村民崔輝霞進行平菇養料裝袋

“農忙季節過去了,在家閒着也沒事,我就來村裏裝菌種袋,離家近,一天也能掙50元,多好了。”李家溝村民崔輝霞和村民有說有笑地在裝着菌袋。崔輝霞說,過去因家裏供應學生上學,加之兩位老人常年有病,被認定爲貧困戶,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2019年已脫了貧。“現在村裏又建了塑料大棚種植平菇,村裏是優先安排貧困戶來這裏打工,俺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村裏發展大棚種植平菇,不是想當然地決策的,因爲俺村就有種植平菇的‘能人’。”登封市紀委駐李家溝村第一書記宋寧博介紹,該村村民曹建超就是一個種植菌類的“好把式”。

曹建超種植的平菇

53歲的曹建超向記者介紹,30多年前,自己還是高中生時,其父親就在家裏搞菌類種植,那時曹建超對菌類種植特別感興趣,每天放學後就到菌房內給父親打下手。高中畢業後,曹建超又專門到太康學習菌類種植技術。後來由於多種原因沒能發展菌類種植,就到附近煤礦打工養家。

村民在平菇種植基地的養料配製和裝袋

“現在國家不是推進鄉村振興嗎,我有菌類種植技術,咋不發揮自己的優勢種植菌類作物!”2015年,曹建超決定辭去煤礦上的工作,回家種植菌類作物。“起初,我先到鄭州、洛陽等地進行了考察,通過市場調查,發現平菇的生產週期短、見效快,市場價格相對穩定,原料資源也豐富。”2016年,曹建超便正式開始種植平菇,目前已種植了4棚平菇。

宋寧博(左一)深入曹建超(中)種植大棚一起探討平菇日常管理

宋寧博介紹,今年4月,經過李家溝村兩委反覆調查研究,依託曹建超的專業種植技術,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最終確定了發展平菇種植這一產業項目,併成立了登封市大金店鎮李家溝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通過採取集體引導、典型引路、政策扶持、規範運作方式對平菇種植進行統一管理和指導,走“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農村產業化路子。

8月,李家溝村利用扶貧項目資金建設了6個大棚,大力發展平菇種植。大棚建成後,因老百姓對平菇種植心裏沒底,沒人承包大棚。“看着大棚建成空閒着沒人承包,我就承包下了村集體的6個大棚,心想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老百姓看到豐收的希望,以此來帶動全村老百姓奔小康。”曹建超說。

“期間,個別村民嘗試性地入了股。崔輝霞就入了5000元的股份,目前已得到分紅500元。”宋寧博說,崔輝霞已決定明年直接承包個大棚,一定要拓寬家庭的致富道路。

宋寧博介紹鄉村振興辦公室相關職能

宋寧博介紹,曹建超在種植平菇期間,又開始摸索試種茶樹菇和姬菇,經過2年的反覆試種,今年已種植成功。“在種植好平菇的基礎上,明年我還將種植4棚茶樹菇、2棚姬菇。”曹建超已開始向中高端菌類種植發展。

編輯:陳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