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抗美援朝70周年的献礼片,《金刚川》最终呈现的效果令人满意,超短拍摄周期、宣传不多但上档就引爆全民观影热情的战争电影,散场灯照亮的是一张张沉默又眼含热泪的面孔,电影用2个小时,将我们重回70年前,谁不为张译最后拖着残躯、驾着高射炮时嘶吼而泪崩呢。

《金刚川》延续了战争片一贯的特点,故事脉络清晰,以小战役映射全剧,以小人物突出战争惨烈。据史料记载,金刚川水流湍急,是前线部队和后勤补给的天然隔断作为唯一一座允许物资战力通过的载重桥,自然成了敌军攻击的目标。

为阻挠志愿军过桥,敌军总计投弹3500枚,然而这37米长的桥,怎么炸都炸不断,每进攻一次工兵就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重建,七炸七修,保证了物资供应,使得金城战役成为了促进停战谈判的关键一战。

电影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1953年7月12日下午大部队接到命令,凌晨5点前必须全部过桥。工兵连必须保证无论敌方如何轰炸,桥梁必须修好,若工兵全部牺牲,由邓超饰演的高福来就得带着连队顶上,人肉堆也要堆出一条通路。

为了一座桥,工兵、步兵、炮兵全力以赴,电影就从《士兵》篇、《对手》篇、《高炮班》篇三个角度诠释各个兵种为战役做出的牺牲。

三个视角如同一条条汹涌的支流,最终汇聚在“桥”这个意向,情绪层层递进,达到高潮,炮火连天中英雄的嘶吼盘旋在耳边,迸溅的血肉一次次激荡着生活在和平年代人们的心弦,三条支线、四个篇章、多重调度,三位导演的默契配合,也算是达成了国内导演分工的新模式。

然而再宏大壮阔的场面展现,也需要一个优秀立体的人物塑造加以填补。悉数演员表,不难看出这导演的“小心思”,张译、吴京主挑大梁,魏晨、李九霄惊喜不断,邓超特别出演印象深刻,成熟老练加新人新挑战、新惊喜,到位合理的演员配置也是电影成功的关键。

《金刚川》能深入人心,票房光速破亿绝不只仰仗如今成熟的电影制作工艺,视觉特效再惊艳,新颖的人物关系与浓墨重彩之下的战友情既是卖点更是泪点。

吴京张译,这两位主角,这次的表演文戏更优于武戏,尤其是这一年连上四部大热影片的张译,在《金刚川》中爆发出超乎常人的感染力。

张译饰演的张飞,吴京饰演的关磊,从名字上像极了“刘关张”桃园结义,可实际上,关磊被徒弟张飞“篡了权”,师徒、领导与属下的错位,为两人日后的矛盾、争执埋下伏笔。

关磊并非关羽,他一开始的形象像极了兵痞,因为吸烟暴露了位置才让徒弟抢了先,后又不服管,用师傅的身份压制张飞。两个强人,互不相让,一触即发,可在生死一线的时候,所谓的争执与矛盾不过是两个过命之人的一种调剂。

表面不对付、抢功,实际是给对方争取活下去的机会,当张飞目睹师傅的牺牲,积攒在胸中为兄报仇、为国尽忠之心全面爆发。

第三章末尾长达10分钟的长镜头,张译生生用演技顶住了考验,从隐藏炮位走到了关磊牺牲的高炮位,他默默无言、行动迅速,与战友默契配合,情绪也在操作中一点点递进。

操作高炮位时,只要你仔细观察能从张译的特写镜头中看到他耳朵的细微动作,敌机飞过,张译的头皮和耳朵不易察觉地抖动,用这种具象方法表现优秀炮手的惊人听力,将“竖起耳朵”活灵活现的表演出来。

电影在张飞被炸断一条胳膊、一条腿后进入高潮,他颤抖着起身,踉跄的回归战斗岗位,用肉身抵御敌机的进攻,小人物的顽强抵抗,是当年每个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的英雄的缩影。

对角色的精准把握让张译有底气说出“我以人格担保,《金刚川》不会比《八佰》差”的豪言壮语,他也用完美表演完成了对观众的承诺。

《金刚川》的成功,把张译也送进“百亿影帝”的俱乐部,在发布会上记者提问张译,是否觉得属于自己的春天已经到来?张译谦虚的表示,成绩不只属于自己,更属于幕后团队的辛勤付出。

出道多年,从小人物稳扎稳打,虽没流量鲜肉那副自带红利的颜值,但张译却用多年的经验为自己铺平康庄大道。

《鸡毛飞上天》中的陈红河,与殷桃那段追火车的戏份,谁不感动落泪;

《我和我的祖国》中仅凭“眼技”就秒杀全场,不用张大大来陪衬就足以封神;

《攀登者》中的曲松林是整部电影的脊梁,为国尽忠、不顾自身,对战友的愧疚、痛苦到情绪的爆发,演绎的淋漓尽致;

从小人物到男主角,从戏红人不红到口碑名利双收,张译,这位用演技弥补颜值的男演员,属于他的春天早该到了。这场东风如果早来一些,你觉得张译能不能成就“黄渤plus”的奇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