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身处绝境,孤立无援,看不到任何希望时,如何努力生存下去成为最大的问题。能够支持一个人在绝境中生存的最关键因素往往是自己强大的内心,内心的求生欲望成为一个人活下去的最大动力。在求生欲望的影响下,人们会想尽各种办法,竭尽全力来保全自己生命。如此一来,一些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会奇迹般地出现,虽然看似意料之外,但其实是在情理之中。曾有一位中国小伙因海上事故而在大西洋独自漂流133天,最终获救生还。他因此被称为“中国版鲁滨逊”。

潘濂

一、运输船被鱼雷击中,潘濂跳海逃生

此人名叫潘濂,于20世纪初出生于海南一个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收徒授艺的武师。潘濂18岁时被父亲的亲友带至香港发展。刚开始,他被当作学徒在一艘轮船上干活儿。经过3年的经验积累后,潘濂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与英国“贝洛蒙”号商船签约,成为船上的一员。当时正值二战时期,“贝洛蒙”号穿梭于大西洋负责为英国执行战时运输任务。在这期间,德国派出舰艇和潜艇对英国的海上运输船进行疯狂打击,导致很多英国运输船纷纷沉入大海。

“贝洛蒙”号商船

40年代初的一天,“贝洛蒙”号商船跟往常一样在大西洋为英国运输物资,当船只行驶在亚马逊河口以东750英里处时,一艘德国潜艇发现它的行踪,并立即对其发射了两枚鱼雷。“贝洛蒙”号商船被突如其来的鱼雷正好命中,船上的人们顿时惊慌失措,纷纷跳入大海,当时大部分船员均不不幸身亡。在船上工作的潘濂意识到商船正在下沉,便立即穿上救生衣,弃船跳海。

出事地点

二、救生筏为他带来了生的希望

在大海中飘荡了两个小时后,潘濂看到一个“井”字形救生筏,他似乎看到了活下来的希望,立即向救生筏游去。救生筏中央呈凹陷形,长约1.8米,宽约1米,承载潘濂一人不存在任何问题。救生筏两侧各有一个金属箱,里面装着供失事船员自救的食物、淡水以及一把手电筒。虽然食物和淡水不多,但足以能够让潘濂维持一段时间。此外,潘濂找到一块帆布,用四根木棍固定在救生筏的四个角落,然后将这块帆布通过四根木棍固定在救生筏的正上方来为他遮风挡雨。如此一来,潘濂有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和信心。

救生筏

对于在茫茫大海上漂泊的人来说,淡水远比食物更为重要,还好当时晚上会有短时间的降雨,潘濂通过顶部的帆布不断地收集淡水,然后将其存储在水箱里,以备日后慢慢使用。除了面对食物和淡水不足的情况外,他还需面对来自海上的危险,因为潘濂的水性不太好,如果遇到大的风浪不小心掉入海中,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潘濂将一根绳子绑自己的手腕上,另一端牢牢地系在救生筏上,保证自己不会与救生筏分开。为了获取食物,他想尽了各种办法。他找来一根缆绳,并将它拆成细线,用手电筒里的弹簧做成鱼钩,以此来进行钓鱼。

想尽办法得以生存

三、潘濂巧妙获取淡水和食物来度过磨难

但慢慢地他发现,用弹簧做成的鱼钩只能钓一些小鱼,无法钓到大鱼。随后,他从救生筏的木板上拔下一颗钉子,做成了一个较大的鱼钩,用附着在救生筏上甲壳动物的肉做诱饵,这样钓到一条大鱼分量相当于几十条小鱼。刚开始,他对于生吃鱼肉很不习惯,后来他将鱼肉弄成小块晒成鱼干,既方便食用,又有利于存储。在这漫长的漂泊过程中,潘濂经历了海上风浪的袭击,也遭遇了鲨鱼袭击的危险,但最终他都坚强地度过了磨难。没有钟表来计时,只有不断地日出日落,潘濂通过每天日出打一个绳结来计算度过的时间。

路过商船放弃了他

四、与两次获救机会擦肩而过

在此过程中,潘濂遇到过两次获救的机会,但最终却没能实现获救的希望。第一次是一艘路过的商船,潘濂称商船上的人看到他后表现冷漠,因为他是亚洲人而没有采取任何救援措施,果断扬长而去。第二次,他遇到了美军的几架海军侦察机,飞行员看到他后在他附近投下了一个浮标,但后来浮标因海上风暴而不复存在。长期在海上独自漂泊,潘濂的身体多处都出现了浮肿,有些地方长出了脓疮,身体困乏无力,感觉自己游走在死亡的边缘;精神上的巨大压抑和恐慌让他不敢入眠,他怕自己一旦入睡将不再醒来。

获救后的潘濂

五、潘濂获救,打破海上救生筏漂流世界纪录

庆幸的是,潘濂的努力和坚持没有白费,在经过长达133天的漂流后,他随救生筏飘到了巴西海岸,最终被巴西渔民所救,并获得了良好的治疗后返回英国。他的漂流时间打破了救生筏漂流世界纪录。但面对如此磨难,潘濂表示希望这个记录没人能够打破,因为对于漂泊的人来说是巨大的不幸。后来,潘濂受到了英国国王的赞扬,并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他表现出的过人勇气和坚强毅力也成为各国海员学习的榜样。因此,当一个人身处绝境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坚持下去,说不定奇迹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