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若梅】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郑强因不当行为被所在学院通报批评,不少网友却对郑强为学生发声的行为表示支持。面对舆论,10月27日,华科大发表声明称,将对相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学校迫于舆论压力作出相应措施,这让不少人联想起前段时间的“知乎治校”,高校的内部管理原本属于公共事务,为何频频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华中科技大学(资料图)

舆论压力下的高校

2020年10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郑强因不满学校后勤部未妥善处理“一个班60名学生分在45间宿舍”的问题,掀翻后勤经理的桌子,受到所在学院的公开处分:“给予郑强同志院内通报批评,取消两年评优资格。”

随后,郑强发表了声讨学校后勤集团的“公开信”,这一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留言表示支持郑强教授,舆论发生了倾斜。在舆论压力下,华中科技大学于10月27日发表情况说明:“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对相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迅速积极做好处置工作。”

郑强在《公开信》中称自己反映这一问题已长达5年之久,一直未得到解决。如今这件事引发了舆论关注后才引起校方的重视,不得不说,这又是一起舆论治校事件。

媒体对公共事件的舆论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但原本属于内部管理的高校治理是否属于公共事件?舆论治校的利弊几何?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去年7月份左右,电子科技大学教师郑文锋在贬低“四大发明”后被学校做出了停止评职称、停止教学两年等处罚。校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不会因为(有关四大发明的)言论或引发舆情就对教师处罚,通报只是点出这一件事而已。

但这一处罚仍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校方有舆论治校之嫌,因为事情原本发生在2019年6月份,但校方对其作出处分是在7月份,似乎是为了平息舆论。

郑文锋事件也许会导致高校教师们噤若寒蝉。《光明网》时评称:“此事件中,即便郑文峰老师的表述确有不严谨之处……但具体如何,仍然可以继续讨论。学生无视学术讨论的基本原则,一味上纲上线,其将私人聊天记录公开在社交平台的做法,也无疑是希望‘把事闹大’。这样缜密的心思,实在可怕。而如此播弄是非的做法,已经产生了一些恶劣效果。”

“知乎治校”

郑文锋事件是否属于舆论治校,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同样发生在电子科技大学的邵振海事件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知乎治校”事件。

“知乎治校”一词尚无精准定义,指的是知乎上形成的舆论对高校治理产生相应影响。2016年5月,电科大学生在本校的校园论坛里曝光了通信学院教授邵振海以延期毕业为由威胁学生、出口成脏等不端行为,但很快就遭遇到了删帖。之后,这一事情被搬到了知乎上,相关话题迅速发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5月18日,电科大在网络上发布声明,称将彻查此事。两日后,电科大作出对邵振海的处罚:停止上课、停止招收研究生、调离专任教师岗位。

“知乎治校”发展成为一种现象,则是在今年疫情期间。大学生们返校后不满高校的管理方式,而知乎成了学生群体发声的主要平台,“如何看待某某大学禁止学生自由出入校园”等诸多相似话题在知乎上形成舆论,一些高校在舆论之下为学生打开了校园的大门。但也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原本属于校园内部的事情,却频频成为公众话题。有网友回应称,正是因为走正常渠道没有有效果,才选择了知乎。

微博网友调侃“知乎治校”的图片

正因为如此,“知乎治校”成为了舆论治校的典型现象。而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无法发声的学生群体维护合法权益,也能成为某些有心人达到自己目的的一大利器。如何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则要回到源头,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华科大郑强事件与电科大邵振海事件的一个共同点是,校园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如果郑强反映的问题不是等了5年还未解决,电科大学生反映问题的帖子不是被删除,这些事情也许就不会进入到公众的视野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