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驻山东的日伪军为了执行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多田峻提出的所谓“囚笼战术”,欲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和据点为锁”,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全面的封锁和包围,困死、饿死八路军和根据地人民,对山东的鲁中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铁壁合围”大扫荡,在这次扫荡中,招远、蓬莱和掖县等地区是敌人的扫荡重点地区,在日伪军优势兵力的封锁和围攻下,我军处境非常困难,不但物资日益紧缺,根据地也逐步缩小,急需尽快打破敌人的扫荡。

▲日伪军的碉堡和封锁沟

驻栖霞灵山的我八路军山东纵队5支队15团在1940年6月1日敌人发动扫荡的当天就被2000多日伪军包围,为了掩护主力突围和群众转移,该团留下2营在当地负责阻击敌人。2营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大雾天与优势敌人展开周旋,以麻雀战拖住了敌人的主力,掩护主力跳出了敌人的合围。

▲日军在扫荡

7月下旬,折腾了近2个月的日伪军最终没能消灭我八路军主力,不得不陆续回撤据点。但为了加强对当地的控制,敌人在龙口的黄城集设了个据点,派了1个中队伪军在此驻守,这批伪军装备很好,日军主力撤走时,特地给他们留下了一批武器,其中光是被称为“二十响”的德国毛瑟冲锋手枪就有9支,这种武器当时国内较为罕见,因此15团的战前动员口号就是“打掉黄城集,缴获二十响”。

▲配有20发弹匣的毛瑟自动手枪是当年中国最吃香的武器之一

黄城集位于黄县以东约10公里处,附近是一片大平原,物产丰富,而且附近有公路可通。敌人的据点不仅从外线对我山区根据地进行封锁和威胁,而且控制了黄县以东、蓬莱以西的整个地区,使我军小部队的行动变得十分困难。因此15团决心和地方部队配合一起拿下这个据点。

▲我军在攻击日伪军的炮楼

7月21日夜,1 5团主力摸黑向黄城集急进。22时许,我军通过黄城集村南的小河,与当地配合作战的地方武装会和。随后在地方武装的带领下,15团部队继续进逼据点,尖兵悄悄地越过据点外围的围墙,打开了大门,主力立即顺着墙边一拥而入,安静而又迅速地直扑敌人据点。

但在在进至离据点仅20米时,我军被伪军的哨兵发现了,哨兵一面惊恐地大喊大叫,一面开枪向我军射击。担负主攻的1营迅速抢占附近有利地形,与伪军交火。从睡梦中惊醒的伪军拥上碉堡,用机枪猛烈向外面扫射。

▲我军从炸开的围墙处突入据点

1营留下1个班在原地牵制和吸引敌人火力,其他部队则在夜幕的掩护下,逼近据点的围墙。在靠近后,战士们立即用铁锹和铁镐拼命凿墙开洞,一直挖到伪军的碉堡下面,2连首先在火力掩护下抢占了敌人的营房,并且攻下了第1个地堡。1连也向北面的地堡发起进攻,地堡很坚固,1连立即组织火力,掩护突击组向敌堡门前堆放稻草,并发起火攻。很快敌人的地堡前就燃起了熊熊大火,伪军被熏得涕泪横流,我军趁机组织政治攻势,40多名伪军被迫缴枪投降。这次战斗,击毙伪中队长以下31名,俘敌68名,缴获各种枪138支,其中就有15团心心念念的20响驳壳枪9 支,在战斗中我1营有5人牺牲,13人受伤。

▲日军的92步兵炮向我军轰击

虽然攻克据点只是一个小的胜利,但却是首次对日伪军的囚笼战术进行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斗志,延安的新华社特地播出了这个消息。我《大众报》也为此发表了长篇报道。

参考资料:

《龙口市志》pp537

《八路军115师和山东军区战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1集团军战史》

编辑/周洪新

更多当代历史相关事实,以及观点评论请关注看北朝,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共同谈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