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習慣。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問題。也就是說,有些人耳朵裏的蠟是乾的,而有些人耳朵裏的蠟卻像油一樣溼!爲什麼?兩者有什麼區別?身體有問題嗎?

確實有人耳屎“又幹又淺黃”,爲幹耳,也叫糠耳;有人耳屎“又油又溼”,爲油耳。

耳垢是由外耳軟骨皮膚中的表皮腺分泌出來的,與灰塵和頭皮屑混合而成。說到耳蠟幹油,與地域、種族有關。事實上,我國大多數人都是幹耳朵的,所以一些認爲自己是“油耳朵”的人會懷疑是否有什麼問題。這太正常了,好嗎!

一、耳屎,到底要不要掏呢?

也許很多人認爲耳垢是垃圾。取出後,他們可以聽得更清楚,享受這個過程。

但事實上,耳垢會粘在進入耳道的灰塵上。它還可以與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抗外部細菌,防止感染,防止飛蟲進入耳道的深處。

在這裏我們要讚美“油耳朵”!油耳的粘度高於幹耳蠟,潤滑、保溼作用更強。

一般來說,人們不必掏耳朵。因爲健康的外耳道具有自我清潔功能,在咀嚼、說話和進食時,耳垢可以通過下頜運動排出。

如果你是一個油膩的耳朵,多加註意。用棉籤把耳朵拔出來,會把油溼的耳垢推回耳朵裏。

二、什麼情況下,耳屎該掏了?

如果耳垢分泌過多,聚集成球狀,堵塞外耳道,或因耳道積水,鬆散的耳垢凝結成一團,不易排出,造成耳痛、耳鳴、耳塞和聽力損失,必須及時取出耳垢。

挖出來是很自然的,但不建議你自己或那些被理髮店或足部按摩店困擾的人。相反,你應該去耳鼻喉科專家那裏尋求器械方面的幫助。很多人認爲取出耳垢很舒服,但事實上,反覆掏耳朵會破壞耳道皮膚的天然屏障。拔耳不當還會引起外耳道炎症,導致耳痛、瘙癢、膿液流出,甚至聽力下降。

三、掏耳屎誤區:大棉籤、挖耳勺不建議用:

可能拔不出耳垢,但會被推入,使耳垢不能自行排出,甚至導致耳垢栓塞。

如果耳垢生長過快,最好用軟棉籤在外耳道開口處輕輕旋轉,深度不宜超過1.5釐米。

如果耳垢位於耳垢深處,不能自行清洗,或引起耳痛、耳鳴、耳塞、聽力損失等,最好由專家來清理。大部分可以用小鑷子、外耳道沖洗、耳內鏡等方法取出;有的需要滴幾天的耳垢水,才能取出大塊耳垢;嚴重者需要手術摘除耳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