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兄弟叫老王。王者風範的“王”。大姓。

王姓,衆矣。亮者老王也,老王之亮功在隔壁。當然,隔壁老王絕不是俺兄弟。俺兄弟不是那種蠢蠢地窺視別人家桃園風光的人。

俺兄弟之亮在面容。不好看,但好記。你瞧,鷹眼,一點不歹毒,瞅你一下,柔柔的,眼角還時時盪漾着若有若無的笑意,不過,餘光有威,只一掃,便冷颼颼的直插人的內心;再看,光頭,開亮一百瓦燈泡的那種,亮,賊亮,能刺瞎人的眼睛;更不別說嘴角那塊長年不退的火瘡,像貓抓的,也像鬼子火燒圓明園時留下的廢墟。提到這個,俺兄弟老王着實生氣,狠狠的打着火瘡的疤痕,就像在橫掃八國聯軍。

說真的,這面相害慘了俺兄弟。這鷹眼,這光頭,這火瘡……掩蓋了俺兄弟好多好多的麗質。兄弟五十尚不到,但認識的不認識的,都一口一個老王的叫。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爲了不“老”,兄弟不惜代價的裝扮行頭:李彥宏的襯衫,馬化騰的皮鞋,甚至是比爾.蓋茨的領帶……同式同款,目的路人皆知。不用說,穿起來是精神,但山河依舊。人們看到俺兄弟這鷹眼,這光頭,這火瘡……依然一口一個老王的叫。有些生人見到他,還離得遠遠的,似乎怕他。

兄弟悲啊!那次,實在氣不過,一個人唉聲嘆氣地進了一家小酒館,點了一盤花生米,叫了一份下關豬頭肉,切了半斤五香牛肉乾,要了一瓶魯希聖,悶悶地喝了起來。俺兄弟不勝酒力,三杯下肚,頭就暈暈乎乎起來,鷹眼迷濛。迷迷糊糊之間,一身着明朝官服的大人來至桌前,敲了敲桌子。兄弟盡力睜開醉眼,正欲言。官者擺了擺手說,吾乃淮安知府姚斌,爾可是爲面相所困。兄弟使命地點了點頭,如小雞啄食般。官者哈哈一笑說,人之面容來自父母,實爲天成,何謂美乎醜乎?何謂蒼老乎青春乎?爾已至現代,尚如此淺薄,可笑可笑。爾未聞左思貌醜口訥,然辭藻壯麗;晏嬰身矮,然直言敢諫;包拯臉黑,然廉潔公正、謂之青天……如此等等,爾當思之。蓋君子立天地間,爲多有建樹,其質其容自華也。語罷,飄然而出。

一語驚醒夢中人。兄弟老王抬起頭,擦了擦疤痕處淌下的涎水,仔細咀嚼着夢中姚斌的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越深思越覺得汗顏。他知道洪武三年,淮安知府姚斌在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建了“仁”字壩,永樂二年,平江伯陳瑄又建了“義”、“禮”、“智”、“信”四壩,合“仁”字壩爲淮安五壩。自那以後,仁壩與義壩相連,不僅帶給家鄉下關世代的繁華,也形成了下關獨特的“仁義文化”。此番,姚斌託夢,一定是寄予後輩,希望下關全面打造“仁義文化”,傳承崇仁重義的“仁義精神”啊。

想到這裏,兄弟老王的腦門更亮了,彷彿開過了光;額頭上的幾道皺紋似淮水過了山陽彎,明顯平緩了許多;鷹眼如炬,定格成光,灼灼地射向遠方;酒後的潮紅掩飾了火瘡的萌動,倒是讓小心臟跳動得極爲亢奮。兄弟老王知道,下關的春天到了。這鷹眼,看得準;這光頭,照得遠;這火瘡,有火力。

看得準的兄弟老王,首先想到了如今的下關因社會城市化發展的需要而被整體拆遷,面對下關古鎮即將遠離而去,怎麼辦的問題。那幾天,他輾轉反側,睡不着覺。他與好友陳勇探討,他們走進下關村黨總支,走進淮安區歷史文化研究會,走進淮城鎮人民政府(現爲街道辦),諮詢、研究,尋求方案。經過廣泛地調研,編纂一部《下關史話》的想法漸漸在頭腦中清晰。老王兄弟說,記住鄉愁,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深藏在老下關人心中的記憶用文字、圖片呈現出來。可是編纂史書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按照慣例編纂史書應該是政府部門的事,民間寫史可不是一件小事。可是如果不去做,下關古鎮的歷史文化將會在我們這一代斷層乃至消失。兄弟老王知道面前的困難。可倔強的本性再次鼓起了風帆。他與陳勇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採用公益衆籌的方式,調動各方力量,在廣大幹羣、專家、學者、文化志願者、單位的愛心支持下,衆籌資金,衆籌文史作品,出版了《下關史話》,爲國內地方鄉鎮村史志編纂出版,提供了一個完美的案例。

照得遠的兄弟老王通過參與編著《下關史話》明白:衆人拾柴火焰高。他還明白:下關要想成爲一張錚亮的名片,必須用文化立魂,仁義固根。下關豐富的文化財產和精神財富,需要通過活態傳承才能變得鮮活起來。爲此,兄弟老王樂此不疲,積極推動,他經常活躍在淮安區歷史文化研究會、淮城街道,在下關村兩委的領導下,與黨員代表、村民代表、村文化志願者會審,順利通過了“崇仁重義·德馨下關——仁義下關主題文化小區”文化工程項目規劃。在下關村黨總支書記蔡巒的支持下,兄弟老王還先後邀請了市、區知名詩人、作家、書法家、畫家等來下關採風,創作了一批反映下關歷史文化和時代風貌的文學書畫作品。與此同時,以香溢花城小區爲試點,建設了“仁、義”二壩大型景觀雕塑,在17棟樓25個單元門前懸掛木質楹聯,建設了600平米的下關歷史文化展覽館,爲百姓留住鄉愁記憶,爲社區樹立起強大的文化自信。

有活力的兄弟老王還積極創建新時代村社網,以國內首個主題文化村社所在地下關村爲基地,面向全國打造百家主題文化示範村。兄弟老王說這番願景的時候光頭亮亮的,鷹眼亮亮的,整個面部亮亮的,給人以光明,給人以希望。

看來,姚斌所言不虛。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兄弟老王亮了,其質其容自華也!

作者簡介:鹹高軍,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淮安市作家協會會員,淮安區作協祕書長。先後出版了《杏壇放歌》《崛起》《我們的課堂在長征路上》等散文集、詩歌集、報告文學集、教育專著20餘本,在《散文選刊》《人民作家》《揚子晚報》《淮海晚報》等近50多個報刊雜誌、網站發表文學作品百餘篇。曾獲得“袁鷹文學獎”等各類主題徵文十餘次。近年來,創作的《春天,我到桃花垠看你》《我曾走過的中國》《雨點灑在青青的麥穗上》《這個春節,我們以戰鬥的姿態成長》等多篇詩作被省內外舉辦的朗誦會誦讀,深受讀者、聽衆喜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