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10月29日訊 29日,趕到武漢參加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研究員,以鮮活的臨牀案例詮釋“基因組學”:“今年,中國新冠肺炎病毒的數據快速釋放到世界數據庫,對世界作出巨大貢獻,用的就是‘基因組學’的技術。”

平實科普達人:跨國救援故事詮釋“基因組學”

“決定我們未來的是微生物。”張文宏介紹,大量微生物繼續停留在動物界,另外一些會隨着人類進化進入人類世界,還有一些介於兩者之間。

他講了一個臨牀案例。一位非洲務工人員被昆蟲叮咬後出現發熱頭痛等症狀,回國後輾轉來到華山醫院感染科時,已全身佈滿瘀斑,奄奄一息。

張文宏團隊通過測序獲得基因組學的證據,向世衛組織證明,患者是被“布氏錐蟲”感染的。只有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衛組織存儲了有針對性的藥物。此時,正好有一位官員要去北京開會,通過跨國送藥、加急通關,病人送入院71小時後就用到了特效藥,命保住了。

敏銳的觀察家:從不明病因聯想到病毒跨種傳播

“只要人類生活在微生物世界裏,就存在危險,人類要學習如何與微生物共存,我們要跑得比微生物更快,就可以活下來。”張文宏回憶,2017年,華山醫院感染科接診了一名患者。入院時這位患者視力下降,難以查出病因。追問病史,得知患者在養豬場工作,發病前一天曾被豬圈中的污水濺入雙眼,張文宏立刻警覺起來。團隊馬上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發現了豬皰疹病毒。

“1986年,學界就認爲該病毒會跨物種傳播,但沒有找到案例。”取樣後,通過基因測序,團隊驗證了31年前學界的猜測,確認了豬皰疹病毒的跨種傳播,這在全世界屬首度發現。

硬核張教授:“這次我們已做到最好”

“2003年時,當我站在SARS(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一線時,我們不能有效認識這個疾病。”張文宏說,中國基因組學獲得極大發展,17年後中國再遭遇新冠病毒,國人已做到最好。

“每年冬季,人類都會發現一系列不明原因肺炎,全球一直在進行比賽,看誰更快去分辨它。現在我們以時間軸來複盤,我敢說,任何一個新發傳染病從暴發到被發現,我還沒有看到比中國更快的反應速度。你今天不要告訴我,你做,你會更快,因爲我們已經盡力做到了最好。”

當日,張文宏獲本屆大會“2020年度科研領袖獎”。

據瞭解,正在武漢召開的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吸引了來自海內外10餘位院士及百餘位組學領域頂尖科學家參會。

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荷鳳、卞修武、高福、賀福初、譚蔚泓、魏輔文、王福生、康樂,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啓敏、喬傑悉數來到武漢現場,他們中有化學生物學專家、分子腫瘤學家、傳染病教授、生態學家、昆蟲學家和生殖醫學專家,共議“組學與人類健康”。

(記者李佳 通訊員麥絲綺 溫婷婷 龔碧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