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文 | 华商韬略 闫瑢

被誉为“红酒茅台”的张裕,不仅曾是A股的酒王,还是清末实业救国的产物。而张裕的创办人则是一个传奇人物,被称为“华人洛克菲勒”的——张振勋。

张振勋生于广东大埔县,17岁时因灾荒只身漂泊到南洋。不甘陷于穷困潦倒的他,在雅加达一家商行当杂工。老板因其刻苦耐劳,便将女儿嫁给他。

继承了岳父遗产的张振勋,开了一家酒行。当时去酒行的人大多都有点头脸,张振勋通过这间小酒行,积累了大量人脉,为后来扩展商业版图打下了基础。

通过几年磨砺,张振勋具备了敏锐的商业嗅觉,在摸清时局后,他发现了能致富的新商机——做“买办”。

早年积累的人脉在此时有了用武之地,张振勋以税务承包为核心,在种植园等业务上投入巨资,从此财源广进。后来他的商业版图还涉及药品、金融、制造业、房地产、航运等领域。

1890年,张振勋的产业遍布东南亚,成为名副其实的“华人首富”。巅峰时期,他的资产达到8000万两白银,而同期清廷财政收入不过7000万两。

他个人的收入,比清廷还多1000万两!

而在国内被神话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资产也不过是他的四分之一。

同年,他在出席法国领事举行的一次宴会时,听到法国领事说,如果用山东烟台产的葡萄酿酒,酒味香醇,不会亚于法国的白兰地。

这句话,为后来“张裕”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财富积累至此,富甲一方的张振勋却没有沉湎于声色美酒,而是怀着家国情怀,希望以实业救国的方式挽救国家。

因此,他多次拒绝了当时英荷属殖民地政府的封官赏赐,而决定将自己的事业放回到中国。

一次机缘,改变了张振勋的人生轨迹,也让“张裕”应运而生。

时任新加坡领事的黄遵宪,邀请他担任大清槟榔屿的副领事。

据史料验证,张弼士是中国第一辆拖拉机的制造者,第一批工业化国产机器制砖厂、玻璃制造厂、机器织布厂的创始人。

初入清廷的他,在奏折中要求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并上奏慈禧太后:仿造葡萄酒,既“岁可省米麦之属”,又能通过出口“取回外洋之利”。

1892年,张振勋投资300万银元,葡萄酒公司“张裕”诞生。

当时,葡萄酒公司的创办是一件大事,所以公司之名很受重视。“张裕”二字由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亲题,冠以张姓,取“昌裕兴隆”之意。而公司营业准照,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清廷要员王文韶亲批。

“张裕”被寄托了以实业救国的期望,张振勋则呕心沥血地经营它。

1915年,张裕葡萄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夺得金质奖章一枚、优等奖三枚。

同年,美总统威尔逊在白宫接见张振勋,纽约时报因其资产雄厚和乐善好施的品性,称他为“华人洛克菲勒”。

尤为特别的是,张振勋在面见慈禧太后时还享有免跪特权,被加头品顶戴,补授太仆寺卿。

也正是这位被清廷看中的人,在看到清政府即将垮台之时,选择帮助孙中山先生开展民族革命事业:他支持儿子张铁君参加同盟会,并暗示南洋所属各企业,要对在海外进行民族革命活动的革命党人给予大力支持。

张振旭死后,除中国政府外,遗体运回家乡安葬时,途经新加坡、香港时,荷、英政府均下半旗致哀,香港总督亲临凭吊。

你对张振勋有什么评价呢?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