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讯:根据Reuters报道,下个月在中国推出国际铜合约恰逢其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金属进口国和消费国,中国再次显示出在铜市场的主导地位。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周五表示,该期货合约将于11月19日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推出。

虽然中国铜合约已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但这一新衍生品将对外国人开放交易,并将为投资中国铜市场提供一条更为便捷的途径。

新合约将以人民币进行交易,但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是,新合约将不含税,交货将进入保税仓库。

相比之下,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合约主要针对的是国内交易商,通过相对复杂的结构允许投资者接触外国实体,这意味着该合约对外国投资者和交易商的吸引力和效用有限。

人们希望,新合约能复制中国对外国投资者开放的其他主要期货——即原油——的成功。

事实证明,这对原油市场是有用的,因为它允许将几种中东级别的原油交付到中国的多个港口,从而使交易员获得了在装运点和交货点的价格敞口。

尽管INE原油合约的成交量仍远低于布伦特原油(Brent)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等全球基准原油合约,但自2018年底推出以来,该合约强劲增长,并吸引了外国交易商的兴趣。

INE原油期货合约的不足之处在于,它还没有成为一个全球性甚至地区性的基准。

亚洲原油价格仍主要以布伦特(Brent)或WTI、迪拜商品交易所(Dubai Mercantile Exchange)的阿曼原油合约、或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S&P Global Platts)和阿格斯(Argus)等大宗商品价格报告机构评估的各种实物指标为基准。

新的铜期货合约的风险在于,对市场而言,它将只是一种有用的工具,而不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不过,与原油合约相比,国际铜合约将具有一些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对铜市场的重要性。

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但它目前在全球原油消费中所占的约15%的份额虽然足够大,但仍不足以主导世界贸易。

中国的主导地位

然而,在铜领域,中国的作用要重要得多,它在全球铜和铜合金半制成品(半制成品是用精炼铜生产的第一阶段产品)产量中所占比例接近一半。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未锻造铜、铜矿石和精矿进口国。

今年以来,中国的进口大幅飙升,9月份达到有记录以来的第二高水平,几乎超过7月份创下的纪录。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前9个月未锻造铜进口量为49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1%。

进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国的刺激性支出措施推动的。

但也有可能的是,大量铜流入了库存,无论是战略上的还是商业上的,因为中国贸易商看好疫情后的复苏,认为在新的五年计划中将增加基础设施和建设支出。

新的国际金属交易所(INE)铜期货可能做的是,利用现有的、成熟的全球基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合约,相当有效地提供套利机会。

过去几个月可能就是一个恰当的例子。中国一直在大量吸收铜,在病毒蔓延之际,在世界其他地方的铜需求看起来萎靡不振之际,推高了铜价。

中国价格的上涨和其他地区价格的下降,将给贸易商、生产商和消费者提供对冲的机会,也可能使中国市场变得更加透明。

新合约或许不能完全解决中国所谓的“暗库存”问题,也就是铜库存没有上报给任何交易所,但它应能提高市场对贸易流动的了解,并强化价格发现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