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田径协会官方微信公号发布消息称,该协会对原有的《田径项目参加世界大赛运动员教练员选拔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修订。中国田协副主席田晓君专门表示:国家田径队在选拔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世界杯时,运动成绩是决定运动员能否入选的唯一标准,不会附带其他任何条件。

消息一出,立刻让许多网友想起了此前因为体能测试成绩不佳,而在全国性赛事中意外“折戟”的傅园慧、谢振业、苏炳添等一众顶级现役运动员。也正因如此,这则本来可能只有体育专业人士才会关注的新闻,才在舆论场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说句老实话,如果不是这次《办法》修订,包括我在内,很多普通人根本想象不到:原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运动成绩都不是决定运动员能否代表国家出战的唯一标准。这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显然具有极强的“反常识”属性。毕竟,在一般人看来,在田径、游泳这类竞技体育项目中,国家派遣运动成绩最好、竞技水平最高的人“为国出征”,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

这样一个简单明了、妇孺皆知的道理,负责国家队选拔工作的专业人士不可能不懂。近期,某些体育项目中出现的“体测定胜负”现象,已经令人大惑不解。过去一些与运动成绩无关的其他选拔标准,更是背离竞技体育精神,理当被及时纠正。

面对外界的猜测,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曾表示,部分项目所进行的体能测试仅是督促运动员加强基础体能的措施,不会影响高水平运动员参与奥运会等国际大赛的选拔。国家体育总局已经要求各项目中心总结体能测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使体测更加科学,更贴近项目实际。

总结一项改革的意义,需要辨明谁在改革中吃亏、谁又在改革中受益。具体就“让运动成绩成为唯一标准”这一改革而言,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是那些有着顶级竞技水平,却在其他方面受到不合理规定掣肘的运动员。与此同时,让顶级运动员能够脱颖而出的选拔制度,也有利于国家队在国际赛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当然,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与关心国家荣誉的广大体育爱好者,都能间接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相比之下,会在这项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只有那些过去凭硬实力无法进入第一梯队,却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阴差阳错“捡漏”入选的第二梯队运动员。尽管这些运动员的努力同样令人钦佩,但在竞技体育中,因为技不如人而把名额还给水平更高的人,算不得什么委屈。反过来说,这其实也有利于激发他们自我精进的斗志,以免这些运动员在成功“捡漏”的侥幸中沾沾自喜,而失去了自我提升的动力。

新版《办法》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去掉了旧版《办法》中“国际比赛优于国内比赛,世界大赛优于一般国际比赛”和“发挥稳定的运动员优先选派”两项内容,而将“同场竞技、择优入选”的原则确立了下来。这一方面为运动员提供了一条统一而公平的“赛道”,使运动员可以专注于提高水平,而不必为了比赛类别的不同而钻营,另一方面也有效减少了“发挥稳定”这类模糊标准的干扰。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期沸沸扬扬的“体测风波”,本来就没有以条文形式体现在旧版《办法》之中,但体育总局的有关回应,以及田协副主席“不会附带其他任何条件”的表态,还是给忧心忡忡的公众和运动员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毕竟,倘若明年的奥运会能顺利举行,大家都希望中国队能由竞技水平最高,而非最会“应付体测”的运动员组成。

作者:杨鑫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