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10年的鄂尔多斯广场,经历了一波三折后,被华润和鄂尔多斯集团接盘了。

烂尾9年的内蒙古大商城被拍卖了,虽然拍卖价一降再降,但是仍然无人接手。

呼和浩特两大烂尾楼,一个已脱手,一个还悬在半空。

据了解,鄂尔多斯广场和内蒙古大商城都在呼和浩特477个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的名单中。

早在2014年,呼和浩特就已经开始对房地产的把产权证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工作;2018年,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加速;2019年,呼和浩特再次下发通知,对2015年12月31日前开工建设的,着力解决“办证难、回迁难、入住难”等问题。

实际上,截至到目前,呼和浩特市共梳理房地产遗留项目692个,台账内剩余331个项目,涉及住宅332859套、面积3374.157万平米。已办结286个,剩余45个项目正在对接推进。台账外214个办证难项目,涉及住宅117456套、面积1470.084万平米。已办结157个,剩余57个项目正在推进。

可是,众所周知,解决房地产的历史遗留问题越往后肯定越难。内蒙古大商城就是例子之一,而诸如呼和浩特糖厂棚户区改造的回迁问题、火车东站信达国贸的商铺问题等等,解决的难度不是一般大。

越是“最后一公里”,越是“最后一米”,难啃的“骨头”会越来越多。

万幸的是,既然已经开始了,那么总会有解决的一天。

上世纪九十年代,呼和浩特的房地产业开始勃兴。当时的房产市场一片红的背后是市场的并不规范。有集资建房后来单位破产改制的,有买了房产房企倒闭的,更多的是未经批准就进行拆迁、开发和建设,导致房屋产权证办不下来的。

当然,2014年前后,本想大赚一笔的呼和浩特房企,因为手续不全就着急销售,导致行情不好,资金链断裂跑路的,与建筑施工企业发生纠纷导致烂尾的多了起来,房本也就悬而未决了。

日前,为尽快解决房地产首次办证难、分户登记难问题,为购房者入学、抵押、融资提供便利,呼和浩特市设立了60个受理站加快推进房地产遗留项目分户工作。也就是说,在办理房本分户的事宜上,呼和浩特开始提速了。

办理了房本的欢天喜地,没办理的望眼欲穿。

房子是住的。购房者为何执着于办理“房本”呢?

原因就是,一张A3纸大小的房本关系到自己获取社会资源的资格。没有房本,孩子无法落户就学,房屋物权就得不到保障,更无法实现市场交易,买房的目的之一——房产实现保值增值就难以达成。

购房者是着急的。尤其是在五年前房价只有四位数,当前呼和浩特房价均价突破五位数的的大背景下,能够让自己的房产上市流通,以四位数的房价成本搏一个五位数的变现未来,诱惑实在不小。

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估计当年的购房者也没有料到当年咬牙买下的房产会带来这样一个惊喜。

可是,拿到房本想上市流通的购房者们想没想过一个问题——房产为什么值钱?

因为稀有,所以值得拥有。

房子和钻石一样,有一两套够住就可以了,但是,谁都禁不住钻石的诱惑。

2014年,有媒体报道称,“呼和浩特存量房够卖十年:本地人很多有三四套”。当年,呼和浩特全市的常住人口是303.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是202.81万人。2019年,呼和浩特的常住人口是313.68万人。人口增加了10万余人。

按照“买了房就算呼和浩特人”的理解,6年增加的10余万呼和浩特人,才是呼和浩特的购房的主力,已经购房的这10余万人也是人手三四套房了,他们才是在呼和浩特房价跃升至五位数的推手?

这成立吗?

当悖论无法被推翻的时候,只有用时间去验证。现在,要考虑的只能是现在。

最新的房地产统计数据显示,呼和浩特9月份房价比上个月涨了0.4%,比去年同期涨了9.0%,前景和钱景似乎一片大好。但是,在在房价大涨的数据背后,是呼和浩特上市的新建商品房和成交新建商品房积压近200万平米以及呼和浩特二手房挂牌量数月维持在2万+的高体量。

房产到处都是,稀缺性不复存在,依托在房本上的社会资源价值也不翼而飞。试问,呼和浩特一个三线城市,哪有那么多人去抢房子呢?

在这个时候,如果正在解决的692个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的房产也要上市交易的话,按照一户三口人计算,30余万套房产上市,涉及的人口将超过呼和浩特总人口的1/3。哪怕上市流通的该类房产只有1/10,在海量的上市房产冲击下,铁口断房实在想不出,怎样防止呼和浩特房产的“踩踏”事故,呼和浩特的楼市怎么突围?

老铁们谁有解题思路,给提供一下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房价,铁口会断房。”我是铁口断房,每日陪你判断呼和浩特房产趋势。今天的房,就断到这里。灵验不灵验,时间来考验,老铁们拭目以待。特别提示:看完文章,评论点赞转发关注,事业会顺利,人生会高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