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的一天,国旅南京分社的经理刘禄曾和同事在美国纽约的一家餐厅吃饭,他们此行是来考察美国旅游市场的。同事小声的提醒刘禄曾:刘经理,那边有个外国人一直在打量你。刘禄曾回头望去,见一个50多岁的美国人正向这边张望,那神情仿佛遇到故人又不敢相认。见刘曾看过来,那个美国人鼓起勇气走了过来,说道:“女士,你是从中国来的吗?你是姓刘吗?你还记得我吗?我曾是你的俘虏,我叫伯特纳。”刘曾吃了一惊,思绪一下子回到了炮火纷飞的抗美援朝战场。

在美国考察的刘禄曾(左一)

刘曾是个地道的上海姑娘,其曾祖父是前清四川总督刘秉璋,她的父亲是中国实业银行总经理刘体智。论家庭出身,刘曾是当时地道的名媛。从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刘禄曾一度想加入解放军文工团,但因“出身问题”被拒。

第二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因为大量的美军俘虏语言沟通困难,志愿军从上海招募了一批英语翻译入朝,刘禄曾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穿上了心仪已久的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然而,等她踏上战场才发现,这里根本没有她想像中的战地浪漫,有的只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刘曾第一次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

上大学的刘禄曾

她的主要工作是翻译文件和情报、监听敌台并审讯俘虏。在这些工作中,最难的就数审讯俘虏了。一些美军士兵虽然被俘,但一看到审讯他们的竟然是这么年轻的姑娘,都变得傲慢起来,有的人甚至对着刘禄曾吹起了口哨。

刘禄曾不卑不亢,用熟练的英语和美军战俘聊起了家常。她熟知法律和西方社会的实情,常常在聊天的过程中加入“灵魂拷问”,经她审讯过的俘虏许多到后来都痛哭流涕,为自己参加了这样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感到后悔。詹姆斯伯特纳就是其中一位。

在9兵团敌工部任翻译的刘禄曾

伯特纳在参军前因偷车而捕,听说当兵不但可以免刑,而且还有可观的薪水,就参了军。长官向他们宣传:中国发动了非正义的战争,美国受联合国委派,前来阻止中国。他刚被俘时,先是怕受到虐待,后来得知志愿军优待俘虏时又变得趾高气扬,颇有些虽败犹荣的感觉。

刘曾审讯他时问:你在家乡偷车是犯罪,到这里来侵略别人是更大的犯罪,你觉得很光荣?伯特纳狡辩道:是你们在犯罪,我们是在阻止你们犯罪。刘禄曾告诉他,这只是他听到的一面之词,真相并非如此。

被俘虏的美军骑兵一师官兵

见伯特纳将信将疑,刘禄曾深入浅出地向他讲了美国发动侵朝战争的本质,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只是一些野心家的牺牲品罢了,这样的侵略战争有何荣誉可言?一番直击心灵的对话,让伯特纳无言以对,再加上近些天来受到的优待,他更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他陷入了痛苦和悔恨中。

在后来的时间里,刘禄曾又多次找他谈心,并关心他的健康状况。在战争结束即将回国时,伯特纳托人带话给刘禄曾:多亏这位美丽的女士,让我的身心都受到了洗礼,我仿佛又活了一次。如果说审讯战俘需要斗智,那么到第一线去宣传就需要斗勇了。

在上甘岭坑道前的刘禄曾

1952年上甘岭战役战打响后,刘禄曾被派住上甘岭前线向美军作战地宣传,她也成为上甘岭战场上唯一一名女兵。她和男兵一起吃住在坑道里,她睡觉的床就是三个并排摆在一起的炮弹箱。上厕所成了她遇到的第一大难题,出坑道上厕所都要冒着生命危险。

每天夜里8点整,战士们就把高音喇叭架在战壕上,刘禄曾就开始了她的对美军广播。广播的内容有宣传我军优待俘虏政策,念我军缴获的美军士兵家属来信,念阵亡美军士兵未寄出的家信,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播放音乐。

通过对美国的了解,刘禄曾选择了《平安夜》、《送我回家》、《欢乐颂》、《友谊地久天长》等歌曲。这些歌曲让美国兵陷入思乡之情不能自拔,不少美国兵听后痛哭流涕,战斗意志大打折扣。刘禄曾也因为声音甜美、口音纯正而被美军送了一个“战地夜莺”的称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刘禄曾转业到地方工作,却不料意外的在美国遇到了柏特纳。柏特纳告诉她,自己回国后洗心革面,读了书上了学,现在是这家餐厅的经理。他一直认为被志愿军俘虏、被刘禄曾审讯是上帝给他的指引,只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在战争结束后的26年,居然还能在意想不到的场合,再次遇到刘禄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