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黄石在暑假里有些无聊,陪祖母坐在阴湿空阔的老屋客厅里喝茶,祖母忽然说:“要不,你去黄伯的茶园里玩玩吧。那边天天出太阳,即使东边下雨,西边也出太阳。我担心你老待在家里会得病。”于是,黄石一个人踏上了去黄伯茶园的火车,一个人,兴奋战胜了所有的恐惧……这是先锋派作家残雪的小说《茶园》里的开头一幕,作为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陪榜率前三的小说家,残雪一直不被国内的读者所熟知。就算她集齐了当代中国作家三最:作品被翻译得最多,作品入选外国高校教材最多,专门研究她的机构最多,但仍然有很多中国读者对她知之甚少。

名誉于她并无太多的诱惑,外界如何评价,也全部在意,她只在乎自己内心的追求,探索自我,在文学的路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被称为宝藏作家。《茶园》作为她全新创作并精心收集的小说集,一共有17篇新创作的小说。如果说读残雪的长篇小说是暗无天日的艰苦劳动,那么读她的短篇小说就是在劳动时收获诗情画意。这部由残雪精心编选的十七篇小说集是一条你认识残雪的捷径,通往残雪所开凿的那个庞大而隐秘的文学世界。

01人要学会随遇而安

13岁的黄石被祖母送出了家门,他将要在黄伯的茶园里度过整个暑假,虽然作业是要做得,但不用天天呆在阴湿开阔的老屋里,也未尝不是一种快乐。而且这次的出行,只有黄石一个人。一个人的旅行,想想就觉得很兴奋!但他也有着隐隐的担忧,不知道祖母是不是和父母一样,要抛弃他了,不然怎么会放心13岁的自己一个人去坐火车,也不怕他会下错站或者遇到坏人上当受骗。

不过,这样的担忧并没有持续多久,一个人出行的激动让黄石命令自己只想茶园和即将见面的黄伯,想象着自己从今以后就要生活在他的庇护之下了。

惴惴不安的黄石在火车的激烈碰撞之后,被乘务员赶下了车,也遇到了来接他的黄伯。

黄伯很老,脸黑得想碳一样。跟着黄伯一起回到茶园,却发现那里并没有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反而终日笼罩在白茫茫的雾里,所有的茶树都死了,满是白蚁……

黄石不知所措,而在茶园的生活更是和之前的想象千差万别,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代替了之前的万分期待和美好憧憬。黄伯给他上了人生的第一课:“石头,你得学会随遇而安。”

学会随遇而安,才能在人生的风雨面前岿然不动。

13岁的石头站在人生的旅程上,第一次听到了这样振聋发聩的声音,黄伯悄无声息地走了,留下一脸茫然却倍感满足的黄石躺在床上。

成长,从来都不是年龄的增加,也不是生活的顺其自然,更不是人生道路上曼妙的风景。它是人生旅途中一道又一道的坎,阻碍着我们前行,却又帮助着我们努力向前,去看更美的风景。

02做人要留有余地

黄石在茶园里住下了,每天都有不少的收获。有时候是惊喜,有时候是惊吓,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酸甜苦辣咸,才是它本来的面目。

黄伯带着黄石去镇上买白蚁,老板十分喜欢他们的白蚁干。黄石很疑惑,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家里的白蚁干货都拿来卖掉,这样不是可以拥有更多的钱吗?黄伯看着天真的黄石,笑着说:“傻孩子,凡事要留有余地。”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贪婪是人的本性,但并无不可,只是面对不同的事情和人,得用不同的方式。

13岁的黄石不懂,但50多岁的黄伯却心知肚明。他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黄石和我们,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会遇见各种不同的事,学会保护自己,才是成长必须要做的事。

打人不打脸,揭人莫揭短。

做人做事,留一份余地,是给别人一条生路,也是给自己一条出路。

03做人得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50多岁的黄伯总是睡在茶园里,餐风饮露的生活让他患上了风湿病。但他还是喜欢睡在茶园里,因为过瘾,总忍不住。“为了过瘾?”13岁的黄石不懂,于是,他也在夜里听到黄伯的呼喊后,连忙跑到了茶园。看到睡得很香的黄伯,也想体验一把“过瘾”的滋味,找到一棵比较大的茶树,躺在它旁边,像黄伯一样将耳朵贴在树干上。

一开始,他只听到白蚁啃咬树干的沙沙声,很单调。想起黄伯说白蚁的数量不断增加,茶树的数量却没有变。为什么茶树总吃不完呢?也许这些茶树的生命力太强了,吃了又长出来,吃了又长出来……

想着想着,黄石就睡着了,这样的感觉确实很“过瘾”。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去多尝试,多体验,多经历。但尝试和体验都不是漫无目的的一往无前,毕竟,方向不对,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

学会对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生,才会发掘潜藏的机会和各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许那些希望的种子就隐藏在许多未被人发现的机会里面。

写在后面:

第一次读残雪的书之前,一群书友在群里嚷嚷着看不懂,各种问题喷薄而出。在他们的疑问和各种猜想下,我才匆忙拆开腰封。还好,第一遍读下来,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但里面的内容混合着之前书友们的讨论渐渐清晰。

其实,读不读得懂,并不重要,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书,从来都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并不需要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相同才算理解了作者的意图。这个世界,正是因为不同,才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