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穷,可能现代人根本无法想像会穷到什么程度,只能用“穷得连锅盖都揭不开”来形容,但现代人有谁了解这句俗语的真正含义?

穷,这在当时的农村就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我印象中,那时的左邻右舍似乎都这样,除非家里有人在城里有份正当工作,或者城里头有几个象样的亲戚。

记得当时我家一户邻居就属于这种情况。女主人的几个哥哥都在省城有头有脸,混得挺好,她是家里的老满,哥哥们对她照顾有加,所以她即使人在农村,但由于有几个哥哥的接济,家里条件格外不同,就连说话都更有底气,日常还有些有意无意显摆的意思。

在我的印象中,她们一家子不说穿得多好,至少不似我们一色的青灰色。她们家从大人到小孩都是穿得花花绿绿的,显得与众不同,按现在的话讲就是有点“潮”,而且显得干净整洁,不似我们灰头土脸的,从没穿过一身好点的衣裳。所以,我们和这家虽然是邻居,但明显不在一个层级,所以这个女主人时常调侃我们,虽不讲看不起我们,至少有那层欲言又止的意思,这个当时我们虽然不懂,但父母与她家一般仍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说到穷,人的穿着最能说明问题。说真的,自小我就好象没有什么感觉,不知是我特懂事还是怎么的,父母给我什么我就穿什么,从没提出过要求,即使上高中了也是如此。

不过,在我长大后尤其是我上班后,那些个点滴回忆就时不时把我带回到过往,好似一个个伤疤,时不时揭开看一下,时不时戳一下,结果发现它一直就没有好过,时不时刺痛着我,成了我这辈子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一般情况下,我都不去触碰那些伤疤。在我印象中,从小我就没有穿过一件象样的衣裳。对于小学以下那段时光,我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但对于上初中以后的点点滴滴,至今我仍记忆犹新,尤其是我的衣服鞋子,那永远是我内心深处的一个痛点,令我现在想来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先说上衣吧,现在记忆里最清晰的就是,我从上初一到高中毕业的这么长的时间里,我大部分的穿着就是里面一件蓝色的背心,外面套一件深色的外套,相信现在没有人这样穿衣的了,但这就是我多年的穿着标配,一来没得换,二来我也不讲究。可能由于没得换洗或者换洗有限,也可能本身也懒,估计气味有点重,现在想来,难怪那么多年一直不受同学的待见,现在想来,除了人长得不咋的之外,这方面应该也是难辞其咎。

至于裤子,那就更不用说了,想想都是泪。记得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上高中了,由于没裤子穿,刚好好心的另一个邻居送给我们家一条大人的裤子,颜色记得是粉紫色,象是女人的裤子。母亲如获至宝,便动手拆开,用针线改了一条。那便是我进入高中后第一条干干净净的裤子,一来因为上初中期间的那些破旧裤子由于长年磨损已经无法穿出去了,二来人也长高了点,已无法穿了。

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我们那时放学后,回家还得割草放牛的。清楚地记得,那时放学后我的任务是割一篓喂牛的草,而弟弟的任务就是放牛。至于作业,那就只能晚上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挑灯夜战了。

说一个小插曲吧。清楚记得上初中时,我们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在讲一篇课文时,讲到一个在旧社会里万恶的地主压榨下的贫下中农的贫穷困苦时,一时竟然不知如何向同学们解释这个“穷”的境界,便顺势指着我的穿着对同学们解释说:“穷成什么样子呢?对,就是×××同学穿的这个样子!”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我也记不得当时的尴尬模样了。也许当时作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我并没有什么感觉,我也不以为然。后来可能还是同行的同学回去告诉了我母亲。对此,母亲非常气愤,不知她找过这位班主任没有,我也记不清了。但至少我的这位班主任是知道这事的,因为母亲与我说过,为了解了这口气,她曾与我的班主任的妹妹说过这事,他妹妹就嫁在我们一个队上,肯定会传达的。以至于在我长大后,我对这事也是心存介蒂、颇有微词,后来曾碰到过班主任老师我也是避而远子,没有理他。

鞋子那就更简单了,自始至终那都是那种解放鞋,从没变过,从小穿到大。对于那种鞋,现在的50-70后应该都有印象,80后以后的应该就很少见到过了,不过现在的村镇市场也仍有卖。至今,80多的父亲仍是穿那种解放鞋,我们给他买新鞋,他都不穿,说是几十年早已习惯了。

还别说,这种解放鞋真是耐穿,可以一直穿到磨掉鞋底,质量没得说,不象现在的鞋,几百元、上千元的鞋动辄就开胶脱底了。

那时的穿着,现在想来仍令我唏嘘不已。讲实话,谁又不想穿得体面点呢?十一二岁的初中生也许还没那么多讲究,但到了高中阶段可就非常敏感了。记得在高中阶段,那时家境较为好点的就已经穿得很体面了,女的花枝招展,花裙子;男的油光满面,有的还穿上了喇叭裤。而我呢仍是那套行装——蓝色背心加深色外套的标配。难怪那时同学们对我敬而远之,一直就没有几个走得近的朋友,现在想来多少知道点原因了。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可能也有点情窦初开,写过几句蹩脚的情书,结果都是石沉大海,现在想来也是理所当然。一句话——穷嘛,一个连衣服都没得穿的穷小子,还想吃上天鹅肉?现在想来,也是醉了,太自不量力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