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首任司令员》系列之三:开国首任南京军区司令员

开国首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是许世友上将,他不但行军打仗英勇无敌,而且武功过人,经常带头冲锋陷阵,一马当先。参加革命后,他曾7次参加敢死队,5次担任敢死队队长,8次负重伤,其勇猛顽强全军闻名。许世友平生有两大爱好,比武和喝酒。这有点类似于古代豪侠,他们武功过人,嗜酒如命,仗剑天涯,快意恩仇。

出身少林,武功过人

许世友

许世友,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今河南省新县许洼),地处湖北、河南两省交界处,解放前匪患不断,为了防身,许世友身边的人都会三拳两脚。许世友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也酷爱武力,经常和同龄的孩子挥舞棍棒,相互打斗。8岁那年,河南登封县嵩山少林寺的和尚入乡传武,出身贫寒的许世友为了混口饭吃,跟着上了少林寺,开启了艰苦的练功习武生活。

少林寺习武

经过8年的勤学苦练,许世友掌握了一身过硬的少林奇功绝技,为他日后在战场上杀敌取胜奠定了基础。投身革命后,许世友对大刀十分钟爱,他经常教导身边的士兵:红军枪弹不足,大刀威力十足,正好可以用作补充。1931年红四方面军攻打黄安城时,许世友带领的红12师34团,人人都会打拳劈刀,面对敌人两个团的围攻,他们挥舞大刀,与敌人血战,最终取得胜利,许世友因此也被誉为“大刀团长”。

许世友比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城固伏击战中,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旅长陈赓因腿伤复发无法亲自指挥战斗,由副旅长许世友代为指挥。他命令部队挖战壕、设陷阱,修筑坚固的工事以及隐蔽场所。战斗开始后,由于部队弹药不足,他就命令部队和敌人拼刺刀。只见他从背上抽出大刀,一马当先杀入敌群,如入无人之境。此战386旅以伤亡50余人的代价,毙敌200余人,取得大捷。

一生嗜酒如命,行军打仗酒不离身

许世友爱喝酒,可能和他的出身环境有关,他曾向身边的人夸耀:“我从8岁开始就喝酒了!”8岁时许世友跟随师父上了少林寺,开始修习武功。按理说少林寺的和尚戒酒戒肉,但是也有例外,就像素应法师。许世友在少林寺习武期间,不仅学会了武功,也变得嗜酒如命。红军时期,许世友担任红四方面军军长,行军之时,他总会让挑夫给自己带几瓶酒,他也是四方面军中唯一一位可以公开喝酒的将领。

许世友将军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许世友行军打仗酒不离身。都说英雄海量,许世友也不外如是,喝酒能够激起他满腔的豪情壮志,体现他的英雄魄力。虽说他嗜酒如命,但他也有“三不喝”:战前布阵时不喝,战斗进行中不喝,打败仗后不喝。他始终践行着自己的原则,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他宁愿放弃自己的最爱,懂得取舍,最终赢得“酒神司令”的美誉。

开国首任南京军区司令员

许世友英雄铁骨,但也有柔情时刻。在敌人面前,他是统领几十万大军的兵团司令员,战功赫赫,威震一方;但在生他养他的母亲面前,他始终是一个孩子。于国家尽忠,于母亲尽孝,构成了许世友完整的人格画像。行军打仗时,他的部队每次经过家乡时,一有空他都会抽空回家看看母亲,看看这位他最想念的人。建国后许世友第一次请假回家探亲,面对近20年没有相见的老母亲,他跪在地上抱头痛哭,赤子之心表露无疑。

陈赓大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面对兵强马壮的联合国军队,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早已摩拳擦掌,想和美国军队大干一场,秀一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肌肉,但出于种种原因,许世友错过了抗美援朝的前半场。1953年陈赓大将奉命回国组建军事工程学院,渴望已久的许世友终于可以得偿所愿,他入朝接替陈赓担任第3兵团司令员,参与了夏季反击战役。这次战役突破了美军的防线,最终逼迫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许世友上将

1955年3月,南京军区成立,许世友担任开国首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9月开国大授衔,许世友这位英勇果敢,武功过人,嗜酒如命的解放军高级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许世友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3年之久,于1973年12月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上将走完了光荣的一生,最终魂归故里,永远陪伴在他最亲爱的母亲身边。为了革命事业,他生前尽忠,死后尽孝,无愧于天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