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和妻子李孟婷是大学同学,这对“90”后小夫妻为了完成自己的“创业梦”,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到老家黑龙江省宁安市创业,专心做农产品电商。五年的时间,从10平方米的出租屋,到5000平方米的大厂房;从只靠进货销售,到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从一个不懂电商规则的“小白”,成为了拼多多上累计销售60万斤木耳的行家……他们用坚守和智慧,一步步实现着心中的梦想。

心随所愿,辞去工作做电商

王超今年31岁,别看三十岁出头,却已经是电商中的行家了。王超精明的商业头脑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在他的大学时代,就与同学之间做起了生意,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款”。“那时候一个听力耳机市面要卖三四十元,我在网上批发5元钱一个。”王超说,每年的开学季,他都要在网上批发听力耳机,然后通过给学生会分红,再卖给学生。学生会的号召力强,耳机卖的自然就好,每个学期,他都能卖一万多元钱。大学时光,王超收获的不仅仅是小成功的喜悦,还有小他一岁的爱人李孟婷,两个人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那就是趁着年轻,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毕业后,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王超来到了漠河做了一名项目施工员,后来又在大连做销售。而学习商务俄语的李孟婷却来到了北京一家跨境电商工作。虽然远隔万里,但是共同的理想,将两个人的心紧紧地系在了一起。“其实我骨子里就是想创业,不想一辈子给别人打工。”王超说,无论是在漠河当施工员还是在大连做销售,都有一份稳定而丰厚的收入,他甚至在大连买了一套自己的房。然而每天循规蹈矩的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惊喜,他感觉这样的日子平淡如水,没有丝毫波澜。2015年,俩人结婚以后,就开始进行了创业规划,小两口纷纷辞去了工作,开始谋划着属于他们的幸福未来。

“一次拜访,让我坚定了做电商的信心。”王超说,刚刚辞去工作,他和爱人就开始找项目,有一天,听说岳父的朋友是专卖床垫的电商,并且生意干得非常不错,王超和爱人准备找他“取取经”。见了面,王超感觉很震惊,岳父的朋友虽然年龄跟岳父相当,但是思想却很超前。他跟小夫妻俩聊了很多关于电商行业的理解,包括做家乡地产农产品的可能性。那天的聊天让小夫妻俩受益匪浅,看着岳父朋友每天三万多元的订单,更让夫妻俩信心大增。临走时,岳父的朋友开着奔驰送他们。坐在车里的王超心里暗想着:总有一天,我也能开上一辆属于自己的奔驰。

卧薪尝胆,羽翼渐丰振翅远

“家乡的资源丰富,一定要把东北特产推广出去。”王超说,东北特产地域性比较强,比如黑木耳,它就是东北的独有特色,这就意味着竞争比较少,不像大众产品,竞争多,全国各地都有。“那时有了拼多多,拼团分享到微信的朋友圈,当时还关注了这个平台。”李孟婷说,当时拼多多正处于成长期,虽然用户拥有一个亿,但是商家并不多,2016年,他们交了1000元的保证金,传了资料,定位卖东北的农产品。

“因为东北电商行业发展较慢,相对与其他地方竞争也要小一些。”王超说,拼多多当时拥有一亿用户,而卖黑木耳的商家一共才37个,这种供需比例让王超看到了市场的潜力,所以当时并没有用太多的推广手段店铺里的南瓜子就收到了大批订单,成为了一个爆品。从2016年7月份到年末,短短的半年时间,两款产品轻而易举地就卖了五六万元。夫妻俩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惊艳着,却没想到在这幸福的背后,暗流涌动,一股无形的压力慢慢地吞噬着他们……

王超、李孟婷夫妻俩。晨报融媒体记者 石璐 摄

“那段日子,我整天坐在10多平方米的库房里‘面壁思过’。”王超说,虽然我们卖南瓜子赚了快钱,但是实际上本地南瓜子跟甘肃那边的相比,不够饱满,没有竞争优势,所以当甘肃货品多了以后,销量就一直走低。这样的竞争压力,让夫妻俩静下心来,开始反思了,要想留住顾客,必须拿出有原产地优势,有质量保证的产品。赚快钱,只能断了自己的销路,一定要完成产品从重销量到重质量的转换。王超当时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那时候库房几乎没人打包邮寄,他索性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库房里,研究农产品知识、学习摄影、网络运营、PS等各种知识,在这个用租来的车库当库房的10平方米小屋里,他如饥似渴地填充着各种知识,每天都要学习到凌晨一两点钟才回家。

王超说,除了武装、完善自己外,他和妻子还四处寻求好货源,有的货源虽好,但是由于王超进的货少,所以价格比较贵。当时碰到了一个贵人,也就是他现在的合伙人邵润清。邵润清多年来深耕当地木耳、榛蘑等山珍的收购渠道,一直以来也有意愿布局线上市场。“有很多做电商的人来找我,希望跟我合作,我最后选择了王超和李孟婷,因为他们肯闯、很钻、人品也实在。”邵润清说,5年来,他们卖的黑木耳没有提过价,这些都与邵润清做生意的初心非常一致。

2017年年底,拼多多到了爆发期,电视上,手机上,拼多多的广告铺天盖地,虽是严冬,但是王超和爱人却迎来了他们的春天。正如王超所预料的,原产地黑木耳成为了拼多多平台上的爆款,他们也因此赚到了第一桶金。2017年年底大促期间,木耳店铺销售额超过50万元。

厚积薄发,注重信誉谋发展

“我的事业,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王超说,天时,是赶上了拼多多的爆发期;地利,是身在东北有这么好的农业资源;人和,是有像岳父的朋友和邵润清这样的贵人相助,所以是幸运的。但是干事业不能只靠运气,而是要戒骄戒躁,持之以恒,不断完善自己。

赚了钱的王超并没有“飘”。几个月挣了五十多万元对于一个大学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个天文数字,但是王超却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和预知。他并没有被金钱冲昏了头脑,而是找到合伙人,希望能出钱帮着囤货。王超说,很多商家的产品一旦成为爆品后,因为货品不够,四处去找货,什么货都收,质量没法保证,所以信誉就下降了。而他要把同等质量的货让合伙人帮着囤起来,即使收的时候价格稍微高一些,虽然少赚点钱,但是整个货品的质量是高的。顾客去年买的木耳和今年买的木耳品质上基本都一样,品质高了,顾客的信任度自然就高了。

在王超的山产品加工车间,给每件商品装袋的包装员旁边都有一个纸盒箱,里面有被挑出来的次品,这已经是经过初筛后再次挑选出来的,仅多出的这一道程序,王超付给工人的钱就要多出不少。“我家的产品比其他商家的同类产品价格略高一些,但是消费者依然买账,就是因为质量过硬,商品的好与坏,消费者自然心知肚明。”王超说。

今年,夫妻俩将目光又瞄准了速冻玉米市场。经过近两年的前期准备,夫妻俩投入500万元建起了玉米加工厂和冷库。为了保证玉米的口感和质量,他们还当起了“新农人”,亲自种植了750亩玉米。新鲜玉米收割后,被马上送入冷库急冻。根据生产需要,速冻玉米被分批送入加工厂进行清洗、套袋、热蒸……一袋袋真空包装的即食甜糯玉米走俏电商平台,成为全国消费者餐桌上的美食。实现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一条龙”,仅这一个月的销量就是100万元。王超说,玉米行业的门槛非常高,真空玉米是行业稀有产品,打破了玉米不易储存,季节性的硬伤,一年四季都可以卖,而且玉米是个大品,非常大众,所以前景非常好。

如今,王超经销的商品有玉米、黑木耳、榛蘑、香菇、鸡油菌、滑子蘑等20多个品种,甚至涉及到纯加工产品烤冷面。成立了宁安市北耳贸易有限公司,旗下有李小北、甜如玉、喜粒佳、鲜食云谷、莫哈莫哈等五个品牌。自主筹建的加工厂、冷库、仓储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各个品种的商品销量都不错,仅木耳一个品类,在拼多多上累计销售超过60万斤,带动周边镜泊乡、松乙桥村60余人就业。

“今后我想扩大再生产!”王超说,他打算想把公司搬到牡丹江,因为现在公司需要人才的注入,厂子扩大规模,今后,他们还会向黑木耳的深加工发展,比如做黑木耳咸菜、罐头、泡菜等深加工产品,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能吃到咱东北的农特产品。

晨报融媒体记者 艾俊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