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点电影原创

前两天,十点君刚推完正在热映的《金刚川》。

评论区致敬先烈的声音,此起彼伏。

只翻上两篇,我便已红了眼眶。

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回首这一段值得每个国人铭记的过去,

它从不会因岁月更迭而有丝毫的褪色。

因为,我们都十分清楚——

那些不惧牺牲、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常照和平年代。

并且,它将永远鲜明如今天,

永远热烈如那心怀祖国的中华儿女生命中的每一天。

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

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

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就这样,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奔赴战场。

丈夫许国,不必相送。

一晃眼,已经过了70年光景。

当我坐在电影院里,

安静地看完这一部满载爱国志士热忱的纪实影片时,

泪水早已拥堵在我的胸口。

我很想说些什么,哽咽却先于言语到来。

这部名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的电影,是一部文献纪录片

它保存了非常珍贵的影像,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

在商业模式固化的电影市场中,能有这样一部的文献纪录片登陆影院,其实十分难得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呈现出这部史诗级纪录片的内蕴,本片还专门邀请到“五料影帝”张涵予来进行解说配音。

当影片中的胶片被缓缓卷动着,保家卫国的战役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像这样令人肃然起敬的视听体验,并非手机上那一方小小的屏幕可堪替代。

而这种致敬英雄的仪式感,以及令人无比震撼的沉浸感,也不是任何一部非纪实影片可以提供的。

本片首次独家披露抗美援朝真实影像,并将中美朝韩四国珍贵战场纪实画面修复重现

这让我们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真实战场中炮火连天的喧嚣,也感受到每一位战士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依然昂首挺进的无畏和决心。

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家,有父母,却还是在国家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义无反顾奔赴战场,却也还是选择把自己最好的青春永远地封存在那段历史里。

在片子中,50年代中美朝韩四国纪录片中的原声仿佛呼唤着那段遥远的记忆,只消附耳聆听,便能轻易捕捉到影片环境音中充斥着的轰鸣声。

一枪一炮仿佛近在眼前,每一帧都是无法言说的震撼。

而此刻,我们便能在旧时人们对这部电影的解读中找到一种共鸣,找到一种属于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家国骄傲。

当已过耄耋之年的老兵亲口诉说战争所带给他们的真实体验时,纵然年华已逝,他们的眼中依然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因为他们这一辈子能遇上几个有过命交情的战友、能拥有一次报效祖国的经历,已经值了。

犹记得,片中提到了一支抗美援朝摄影队。

时任摄影师的盛玉增,现年已是90岁的暮年老人。

当他被问起那段艰辛的过往时,

那些难忘的画面又一一浮现在眼前。

他说:“杨序忠死在飞机的火箭炮,我就去换杨序忠的……很难受,前两天大家还在一起活蹦乱跳的,这就不在了……”

老人朴实的语言牵动着我的心,他用手指轻轻点着老旧的黑白照片,慢慢地摩挲着那些已故的士兵的脸。

那时虽然艰苦,但照片中的他们还是正当年。

在变幻莫测的战场上,

盛玉增老人甚至来不及为故去的生命悲恸。

只能咬紧牙关,守好战友的那一班岗。

现年91岁的王瑜本,也是抗美援朝摄影队中的一员。

老人家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时,说道:“朝鲜战争和国内战争不一样,那敌人的飞机厉害着呢,贴着树梢飞。那飞行员,咱们在下面都能看得见。”

当提到新加入的队员时,老人家来了精气神:“只有两个新人不行,我就说,我留下。所以,这搞摄影的在前线,真是挺危险的。”

可即便生存环境危机四伏,当老人再提到这段过去时,眼中仍旧闪烁着光辉。

时任抗美援朝摄影队翻译的李永杰

如今的年龄也已经80有余了。

在接受采访时,他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并用消瘦苍老的手掌兴致勃勃地比划着。

他翻开相册笑着说:“这是我穿着志愿军的衣服,这是朝鲜阿玛尼。”

偶尔再蹦出一句朝鲜语,老人家笑得憨态可掬。

当聊到一次与彭德怀司令意外会面的经历时,

老人的脸上突然展开了笑颜——

彭司令问他:“几岁了?”

时年只有14岁的李永杰报上了年龄。

彭司令又问:“你怕不怕美国飞机?”

他勇敢地回答:“不怕!”

正是因为有这样忠勇的抗美援朝摄影队战地记者们,我们才能机会目睹这段历史的艰辛,才能见证这次战争的胜利,才能更加理解新生活的来之不易。

这些日子,有太多关于抗美援朝的感人事迹浮现——

比如,重伤不下火线的老兵;

再比如,忘却家人却依然心系抗美援朝的战士。

评论区向老人家致敬的回复已经排成长龙。

他们就是实至名归的最可爱的人

从片里到片外,那些宝贵的回忆一年也说不完。

但本片的导演郝蕴选择用纪录片的方式将它们记录下来。

因为,她清楚地知道——

尽管很多为本片提供珍贵素材的摄影师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的生命早已融入到了电影当中。

比如,片中一位名叫王忠礼的老战士,

在接受采访后不久便与世长辞。

而他对抗美援朝的那些难忘记忆,也将会被永远地保留在电影里。

如你所见,正是因为这部纪录片中储存了太多不可复制的影像资料,才让它的出现更显得弥足珍贵。

因为,它承载的不只是共和国的历史,也是每一辈人应当代代相传的记忆。

中华之难,虽未及己身犹不敢忘。

与其对子女口耳相传,不如让他独立在这部纪实影片中寻找答案,让他切实地感受到这份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或许,从来不是纪录片需要寻找它的观众。

而是我们,永远都需要纪录片——

帮我们记住一段段历史,

留存一个属于我们共同的家国记忆

当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哽咽着唱起志愿军战歌,

我仿佛看到——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

英雄们前赴后继的身影。

火光连天,硝烟弥漫。

身为一连之长的杨根思,舍生取义,

毫不犹豫地抱着炸药包与敌方同归于尽。

战士邱少云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

纵使烈火在灼伤他的肌肤,

他却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忍耐着,一声不吭。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抛洒着沸腾热血;

他们更用血肉之躯铸就了铁壁铜墙。

如此这般无畏壮举,我辈没齿难忘

该当镌刻我心,时时省察自己,或鞭挞或勉励。

而在我们回顾这段轰轰烈烈的经历时——

应当以史为镜,照出国之风骨;

以不屈的意志,锻造民族血性。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写到这里,

十点君滚烫的热泪早已盈满眼眶。

因为,这段珍贵的影像资料真切地展现出了——

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这既代表了我们泱泱大国的眼界和格局,

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融在骨血里的底气。

而抗美援朝的精神,

任凭千帆过尽,永远历久弥新。

我坚信——

这段不朽的历史,

可与日月同辉,

可鉴山河无恙,

岁岁年年终不忘。

【在看】,

为英雄们的青春热血,

更为每一个当时少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