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禹城市将政务公开作为改进司法行政工作作风和展现良好形象的有力抓手,始终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以不公开为例外”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全力助推法治禹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近日,省委依法治省办公布了第一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禹城市被授予“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

一是抓好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提高政务服务便民利民水平。依托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具有多个功能模块的政务公开体验区。在自助查询区域,通过触屏操作终端智能查询系统,群众即可获取全市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基础信息以及征地信息、便民地图等内容。在休息等候区,设置休息桌椅、摆放一次性茶杯,引进普法机器人,群众不仅可以查阅政务公开手册、政府公报、政策文件、办事指南等内容,还可与普法机器人实时互动,信息获取更为便捷。通过大厅内外电子显示屏、宣传栏、条幅等渠道,及时公开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信息,有效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是抓好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打造“看得见”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以九一广场为“底板”,兼顾娱乐休闲、法治宣传功能,建设特色鲜明的宪法主题广场,描绘法治文化“创意画”。广场周围设置法治宣传栏,内容涉及婚姻家庭、合同、社会治安等方面内容,既有醒目的宣传标语,也有图文并茂的经典案例,营造出良好的普法环境。依托徒骇河人工湿地景观,科学谋划,精心设计,将法治元素植入湿地景观。法治微景观划分“毒品危害”“名家名言”“法的起源”“法律常识”“普法警句”等展示板块。通过一系列举措,将公园、广场、景区打造成集法治文化、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法治文化阵地,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感受法治文化的熏陶,营造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同时,打造金庄法治文化一条街、安仁法治微视角、张庄社区法治文化广场等基层政务公开阵地。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

三是抓好政务公开信息化建设,探索多种形式法律服务模式。联合禹城电视台,做好《法润禹城》法治专题栏目的选材及拍摄工作,继续用法律视角解读百姓身边的真实案例,以案释法,切实提高普法质量。完善升级“禹城司法”微信公众号,增设“法治禹城”、“特色普法”和“法律顾问”三个一级菜单,下设13个二级菜单,在全市各大广场、街区以及全市所有司法行政工作室张贴公众号二维码,引导群众关注运用。群众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不仅可以获取包括法律援助、公证等司法行政业务办理相关信息,而且能够了解到全市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基本信息、业务专长、联系方式,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就能联系到“家门口”的法律专家,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法律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