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不想长大有什么错吗?”|什么是彼得潘综合征

最近朋友过25岁生日,给朋友订蛋糕的时候,店家送了两只蜡烛,一只是“1”,另一只是“8”。店家说从他这儿买蛋糕的,不管多大,都爱过18岁的生日。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以年龄阅历为傲,都喜欢自称宝宝。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小学生自称爹,中学生自称哥,到了大学,大家都是宝宝。”

这本是一句玩笑话,我们想保持孩子般的心态,得到身边人的照顾,但不意味着我们真的要做回婴儿。

但是你知道吗?现实中真的有那么一群人,从来没有长大过。

日本Abema TV做过一档节目,讨论了有关《亲子共依存症》的社会问题,在节目中一名33岁的男人なうた,本来从东大毕业的他有着美好的前程,但是他却选择了做一名月薪仅有7万日元(4千多人民币)的家庭教师。当问到这么低的月薪如何生存下去时,他回答说妈妈会照顾好他的一切。

原来,已经33岁的なうた,依旧和自己的母亲生活在一起,衣食住行全靠妈妈出钱,甚至还要和妈妈一起洗澡,这让观众们都非常惊讶和难以理解。

在日本,还有一种更极端的情况被称为“家里蹲”(引きこもり),根据日本政府的相关调查,日本“家里蹲”的总人数可能超过百万。

“家里蹲”通常在 20 多岁就远离社会和职场,完全不工作,只在家里玩游戏,他们的全部生活来源通常只能依靠父母,当父母离世以后,就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更有甚者会因此饿死。

这一现象也不仅限于日本,在 2014 年,有超过 700 万年龄在 25 岁至 54 岁之间的美国男性既不工作也没有在寻找工作,这一数据比 10 年前增加了 25% 。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情况可能不会这么极端,但是你仍然能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

· 他的情绪往往不太稳定,感觉不开心就一定要表达出来,不顾及他人感受;

· 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通常情况下,遇到问题经常需要别人帮助;

· 自我中心,很难与他人换位思考,遇到问题常常将责任推卸给他人;

· 频繁的更换工作,逃避挑战和责任,耐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也很难有长久稳定的友谊,关系最密切的往往不是朋友,而是家人。

这类“长不大”的成年人,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彼得潘综合征”。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所描写的彼得·潘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长不大,永远都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但这毕竟只能出现在童话中,不能为现实所接受。“彼得·潘综合征”患者就是现实中的彼得·潘。

心理学家丹·凯利博士(Dr. Dan Kiley)在自己作为心理医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自己治疗的很多人都面临着成长的困扰,拒绝长大、拒绝承担责任。后来他用《彼得·潘》中的主人公为这种心理现象命名,出版了《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一书,首次揭示了这一心理现象。

想知道你的彼得潘综合征程度吗?

「测测你的彼得潘综合征」

这样的人,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负担,因为他通常需要别人来迁就他,包容他,甚至为此不得不让渡自己的利益来满足他,所以往往亲人和伴侣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在电视剧《都挺好》里,苏明成就是这样一个人。

苏明成作为苏家的老二,一直生活在母亲的照顾和庇护下,基本不用操心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无论是钱还是工作,都有人为他安排妥帖。婚后,也有妻子替他处理生活和人际上的问题。

但是在母亲去世之后,他的生活开始崩塌,面临赡养父亲的责任、与妻子、妹妹逐渐尖锐的矛盾冲突,最终他选择了对妹妹和妻子暴力相向。

电视剧《都挺好》

虽然“彼得潘综合征“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很多麻烦和痛苦,但是他自己,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时常会感到挫败,到一个新环境以后感觉很难适应,总是处理不好人际问题。

·情绪波动大,很容易感到抑郁和愤怒。

·觉得自己在哪里卡住了,很难像别人一样平稳顺利地从学生过渡到职场人,或者成熟地承担起家庭责任。

· 彼得潘综合征患者通常也会存在父母过度控制的问题,感觉自己难以独立,无法独自为自己做出选择。

如果你觉得身边有这样的“彼得潘“,也欢迎将测试分享给他们,发现问题永远是发生改变的第一步。

想知道你的”彼得潘综合征“指数吗?

「测一测你有彼得潘综合征吗?」

扫码体验👆

测试题目:35道|成长报告:10页

购买测试以后还可以分享给三个人免费测哦!

你将获得

01-你的彼得潘指数得分

02-心理结构地图

03-你的专属个人成长指南

适用人群

1 感到自己不够成熟,难以成长,并为此痛苦的人

2 想要自我探索和自我完善的人

3 感到经常受挫,处理不好工作和人际问题的人

「测测你的彼得潘综合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