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30日在上海召開,本屆論壇將持續到11月1日。

由於疫情的關係,今年的論壇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共137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

雖然疫情造成重重阻礙,但還是有兩位諾獎得主克服困難來到上海,而線上線下參與的科學家總數甚至超過往屆。論壇期間將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餘場主題峯會,大部分活動將通過網絡向公衆直播。

全球“最強大腦”如何共尋抗疫之道?

今年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規模最大、級別最大的一次科學界盛會。疫情無疑是今年最熱話題,包括醫學、經濟學在內諸多領域的學者都認爲,對抗疫情不能光靠市場機制,更不能各國自說自話,而是需要更加深度的全球合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通過視頻的形式率先登場。他表示,疫情危機之下,無人能夠獨善其身,全球合作,才能戰勝困難。

疫情也讓科學家們更加關注從研究到產業的成果轉化。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雷蒙德·史蒂文斯、諾華集團CEO萬思瀚等紛紛表達,將基礎科學轉化爲具體的療法、藥品或疫苗的重要性。

華東師範大學全球創新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杜德斌認爲,現在我們處在全球化時代,各個國家交往非常頻繁,所以它必須需要各國政府在政策上、在措施上進行一個協調,這樣纔能有效的阻止疫情的蔓延和傳播。因爲疫情至少現在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難題,就更需要全世界各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合作,共同找到應對的辦法。

“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將爲上海帶來什麼?

如何固化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思想成果?最好的辦法是就是把“最先一公里”的優勢轉化爲“最先一公里”的發展動能。

落戶於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當天也雲啓幕,首批20餘位世界頂點科學家將進駐這一高端社區。作爲上海臨港新片區國際創新協同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家社區面向國家重特大需求,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學等世界科技前沿領域。

總之,科學社區就是要藉助世界頂尖科學家的“集羣效應”,努力做到“引進一個頂尖科學家、帶來一個團隊、落地一批項目、實現原創效能”,讓更多的基礎、原創、產業創新成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當前,上海正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科技創新策源能力上加快突破,努力成爲全球學術新思想、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那麼,這個“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和我們通常的科技城,科技園區有什麼不同,對於我們的科創中心建設,有什麼特別意義?

杜德斌指出,科技創新的策源功能它實際上表現在幾個方面,一個就是新知識、新思想、新發現,還包括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特別是其中的新知識,是我們形成全球科創中心的一個基礎。那麼新知識它是需要科學家的,所以我們講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它應該就是一個全球科學家集聚的中心。

《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顯示,被認爲能夠爲全球富有潛力的年輕科研人員提供最優的發展計劃和條件的城市裏,上海排名全球第二。

隨着全球進入創新經濟時代,科技創新成爲決定城市未來發展前景的核心功能。全球範圍內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階段,全球城市和國家之間的科學競爭不僅僅是影響力的競爭,而且也是未來發展機會的競爭。

全球化時代 如何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圍繞“科技,爲了人類共同命運”這個主題,各國科學家將藉助論壇平臺進一步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扶持青年成長,爲共同創造人類更美好的未來作出貢獻。

就在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上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這樣一個戰略目標中,發起於上海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能夠提供怎樣的助力?

杜德斌表示,科技要自立才能自強。那麼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自己做自己的,是需要開放合作的。自主創新的根本意義就是要把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

要掌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除了利用我們自己的力量,還需要利用全球的力量,因爲我們現在是一個全球化時代,更要利用全球的科學家,利用全球的其他的各方面的科技資源來發展我們的科技。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翟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