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有为感情伤怀之时,求而不得,得而复失。

内心情感丰富的人,大都喜欢读一本书,那就是《纳兰词》。

纳兰的词,总有着触及人心的忧伤,又有着平凡生活感悟出的幸福,但神奇之处在于,幸福与忧伤相得益彰,就如在冬日初雪降临时,坐在窗边品一杯热茶,怀着淡淡的心事,守着平凡的时光。而也许我们在他的词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些生活不如意的影子,找到些过往,也得到些慰藉。

01 总有诗句,契合情绪

认识纳兰容若,大都通过他的几句经典词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很多时候,让我们唏嘘的是“变化”,初遇时的美好与单纯难以长久,经历太多琐碎世事,谁都无法预料人心改变的方向,那个得不到或是已失去的人和回忆常在夜深人静时涌入心头。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初日子里那平淡的幸福与今日的孤单相对比,斯人已去,只留道不尽的无奈叹息。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遍历人间的不如意,满腔哀愁溢出,却发现无人诉说、无人知晓,连哭泣都失去价值。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柔婉缠绵的词句中透着慷慨激昂的情绪,并不缠绵,但字字含情,引人回想。

这些雅致的词句,总在某个点上契合我们的情绪,句句皆为我所欲言,而言之不及。

02 生于繁华,向往巷陌

读纳兰容若的词,就如同读完他的一生,他只活了31岁,但留下的众多词句却被广泛的传播,他的词里有至真、至深的感情,有向往自由的感叹。

他出身世族、生活优渥,二十二岁高中进士,被康熙帝留在身边做近身侍卫,自此谨小慎微、困于庙堂,看似仕途坦荡的他并不快乐,他的心游离于喧嚣之外,向往巷陌,期盼自由。

大抵当你拥有了别人苦苦追寻的一切后,生活反倒没有了盼头,功名利禄对他如同过眼云烟。

在他随康熙外出边塞时,他感慨于边塞辽阔雄壮的风光,却更因边塞的荒芜而感伤。在《南乡子·何处淬吴钩》中,他写道:“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03 因为有你,人间值得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这是纳兰容若写给原配夫人卢氏的词,被解读为“悼亡之作”,卢氏是纳兰生命中的光,是他所有温柔与深情的所在。

相传在卢氏之前,纳兰与他的表妹有过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表妹是他的白月光,而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一起的卢氏,却在平凡的相处中让纳兰沉迷,成为他心口上的朱砂痣。

纳兰与卢氏一起填词作曲、赏春踏青,很多日常相处中平淡的小幸福都在纳兰的诗中展现。

在晚间的池塘边纳凉,看见水中莲藕,都引发出对心上人的绵绵情丝,于是便有了:

“偏是玉人怜雪藕,为他心里一丝丝”。屋子里无限温馨,对自己心爱的人也要万般欣赏,平淡的浪漫最为美好,他写出“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

大概因为有卢氏,纳兰才觉得人间值得,可是这样美好的日子只过了三年,卢氏便因难产而亡,而纳兰之后的人生便靠着那些回忆度日,写出了众多痛彻心扉的词,“挑灯坐,坐久忆年时。”“憔悴去,此恨有谁知。”靠着微末的回忆度日,维持着对卢氏的思念。

还有那句最著名的“当时只道是寻常”,以纳兰的体会对比我们自己,年少时也常对爱情充满憧憬,向往轰轰烈烈爱一场,而最后发现那些平凡的生活常态,恰恰是一生当中最为美好的日子,待到明白这个道理时,已历经沧桑,失去了当初的纯真与期望。

感情的波折让纳兰的词中满是忧愁与相思,让我们深刻感动的也是他词中的至真至诚,寥寥数语,只是看一眼便如痴如醉,词的背后有他的怅然若失,有我们的感同身受。

诗词凝练着人生的智慧,也记载着历史的厚重,内心情感丰富却找不到出口的人,读读《纳兰词》吧,在这里,你会找到远离尘嚣的平静,回归内心深处的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