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史上最年轻的军级干部,比林总还小3岁,朱老总谈到他时颇为惋惜

在土地革命时期,年轻的红军将领英雄辈出,许多高级指挥员都很年轻,绝大多数都在30岁以内,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林总,他20岁就当军长,为此有不少人认为,最年轻的军长当属林总了。

其实不然,纵览红军战史,最年轻的军级干部是红四方面军第9军政委陈海松。

他20岁就担任红9军军政委,统帅2万人的正规红军,而林总1927年上井冈山时已经21岁,职务是连长,直到3年后才担任军长、军团长,统帅1万多人。

时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主席看到陈海松,得知他只有21岁,十分惊讶地说:“红一方面军的干部也年轻,但是没有这么年轻的!”

陈海松不仅年轻,而且十分有才华,能文能武,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口皆碑。

陈海松,1914年出生在湖北省大悟县,两岁时母亲去世,他由婶母抚养长大。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的枪声唤醒了大别山区世代贫困的农民。

1930年7月上旬的一天,16岁的陈海松丢下锄头,毅然加入了红军。

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陈海松先后任勤务员、通讯员、营宣传队长、特务连指导员。

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后,四川军阀田颂尧立即纠集6万多人,分左、中、右三个纵队,向通江、南江、巴中的红军发动进攻。

在反三路围攻作战中,陈海松任红二十五师副营长,率两个连扼守杀牛坪。

他充分利用杀牛坪的地形优势,以小部分兵力扼守要点,大部分兵力则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法,抗击了敌5个团的轮番攻击,与敌人激战3昼夜,毙伤敌人1500多人,阵地岿然不动。此战过后,陈海松担任红三十六团政委。

1933年6月底,部队扩编,陈海松因出众的才能升任第25师师政委,师长为许世友。

他和许世友率领第25师南征北战,打了许多硬仗恶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在一次战斗中,陈海松被炸伤右大腿,但他却坚持不下火线,命令担架队把别的伤员及时抬下去,自己带伤指挥在阵地第一线。

两天两夜后,战斗结束,他的大腿已肿得将裤子绷紧,弹片仍深嵌在大腿里,医生给他取弹片,没有麻醉药,痛得他冷汗珠子直滚,但他一声不吭。

4个月后,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以敌人的惨败而宣告结束,陈海松升任红九军政委。

这一年,他刚刚20岁。

军长是他的老上级何畏,副军长是许世友。

反六路围攻胜利以后,红四方面军进入发展的全盛时期,战事相对少了一些,作为军政委的陈海松,在这时期有许多令新中国成立后的将军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据一些老同志们的回忆:陈海松身居高位,但平易近人,总是与战士们打成一片。

红四方面军,由于张-国焘的影响,时有打骂下级的军阀作风发生:

曾经有一位师长,在一次会上同军长争论了几句,散会后,军长越想越有气,硬是赶了几里路,赶上那位师长,不由分说,打了他几个耳光,方才解恨。

但少年得志、年轻有为的陈海松就不一样,他长着团团的脸,大眼睛,大耳朵,见人一脸笑,一副和善相。

他喜欢连队活动,和战士们聊天、玩游戏……童年的顽皮劲表露无遗。

战士们都很喜欢他,一些调皮的战士常模仿他的一些滑稽动作,比如把帽沿拉得低低的、坐下闪腿等。

还有些战士笑嘻嘻地喊他“小政委”、“小胖政委”,他都点头答应。

不仅如此,陈海松还对战士伤员关怀备至。

在一次战斗中,连长罗应怀身负重伤,躺在阵地上不能动弹,阵地又被敌人攻陷了,战士们都撤了下来,眼看罗连长就要落到敌人手里。

陈海松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身边的交通队冲上去,要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将罗连长抢下来,后来,罗应怀将军每当谈起此事都感叹不已。

还有一次,陈海松从望远镜中发现阵地上有20多名伤员没有撤下来,即将落入敌手,他立刻将指挥员叫来,批评他们为什么把伤员丢下不管,说:“丢失伤员是可耻的行为,是对革命的犯罪!”

在他的命令下,部队再一次向该阵地发起进攻,将20多名伤员抢了回来,他亲自给救回来的伤员包扎伤囗,对他们说:“同志,真对不起,让你们受苦了!”

在场的指战员都为此流下了热泪。

然而天妒英才,在1936年10月下旬的梨园口战斗中,陈海松为了保护组织机关人员撤退,不幸身中8弹,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朱总司令多次对人说:“陈海松是四方面军里最年轻有为的军级指挥员,可惜牺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现在还活着,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937年5月,在延安宝塔山,中共中央为在西征中牺牲的陈海松等高级将领举行追悼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