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885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

你的小時候應該也有這樣的經歷,可能你在學習或生活上老是犯同樣的錯誤,而你的父母說教了不止一兩次,但你還是屢教不改,他們就會憤怒地對你喊話:你怎麼老是這樣?怎麼叫都不會聽。

小時候我的媽媽也經常跟我說這樣的話,我也是不愛聽,甚至會反抗。對於孩子來說,這種事情多了,真的很燒腦。

孩子不願意接受批評的原因是什麼呢?

這種孩子怎麼教都仍會犯同樣錯誤的現象如今還在不斷上演,已經變成了父母教育中的一大命題,困擾着許多家庭。

第1, 父母的情緒激動

在孩子犯錯後,身爲父母往往一時間容易情緒激動,把一些負面情緒疊加在了批評孩子的話語當,如果孩子看上去沒有悔改的意味,家長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語氣不斷加大,從而帶動起孩子內心的不滿與憤怒。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與孩子雙方都帶有情緒對話,並不能夠就事論事,還可能損害雙方的感情,長期如此還可能導致孩子性格受到影響。

第2, 孩子不願接受的心理

人在受到不接受或者批評時,首先會選擇保護自己。可能別人在指出你的不對,你的缺點,但你自己沒有任何察覺,此時你會認爲,我做錯了什麼?我什麼都沒做錯,我不會出現這種錯誤的。

孩子也是一樣,他們還不瞭解真正的對與錯,只有大人們告訴他們這是不對的,孩子並不能夠理解。要讓他們真正體會到錯誤是什麼,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纔是讓孩子認識錯誤的關鍵。不然他們嘴上說着懂了,但內心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甚至還認爲是父母錯怪他們了。

強迫孩子認錯有兩大弊端

強迫孩子只會適得其反,父母們要避免出現這樣錯誤的糾錯行爲,否則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成長。

一方面,破壞與子女的感情。父母不能夠在批評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又要強加給孩子他不認爲有錯的地方,時間久了,就會讓父母與子女的感情出現間隙。他們會在內心否認父母對自己的看法,覺得別人家的爸爸媽媽比自己的好,甚至會產生厭惡的心理。

另一方面,讓孩子內心變得叛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那些叛逆的孩子家長處在兩個極端的地位,一個是完全不管,任由孩子;另外一個是管教過於嚴厲,束縛了孩子的內心。

有些父母覺得口頭批評行不通,就換着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父母對孩子單向的說教命令只會讓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在面對家庭問題時無法正確地溝通交流,導致雙方的隔閡誤會越來越深。

“肥皂水效應”讓批評更有效

有人會問了,到底怎麼樣能夠讓批評事半功倍呢?這裏就介紹一個叫“肥皂水效應”的原理。

什麼是“肥皂水效應”呢? 肥皂水效應指的是,在一段對話中夾雜着讚美與批評,如果開句只有批評沒有讚美,那會讓這段對話聽上去不愉快;但如果你能在開頭與結尾都用到讚美,那麼,這段對話中批評的負面影響將大大下降,使被批評的一方能夠更快地接受你對他評價。

在面對孩子犯錯問題時可以如何操作呢?

首先,認真讚美。有些父母很心急,看到“肥皂水效應”就想要馬上得到效果,在批評孩子時簡簡單單幾句非常敷衍且簡短的讚美,就開始轉入嚴肅的話題,準備批評孩子。孩子與父母每天生活在一起,是可以聽得出父母語氣變化的,太明顯的對話目的只會與之前的批評沒有什麼不同。

一個孩子不可能只有缺點,父母在讚美孩子的時候,要認真地對待。儘管是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作爲孩子的優點,比如孩子做作業不認真,父母可以這樣說,爸爸媽媽喜歡你做家務時認真的樣子,把家裏打掃得很乾淨,爸爸媽媽很開心,如果你能在做作業時更認真一些,爸爸媽媽就更開心了。

Tips:先用讚美的方式是想讓孩子明白,在父母心中你是被肯定被認可的,是爸媽的小寶貝,並不是會被做錯事影響的。

其次,批評時不要用力過度。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有些容易犯錯有些不易犯錯,父母在批評的過程中不應該過度地指責,把事情嚴重化。

想要通過一次的批評就讓孩子不再犯這個錯誤的可能性太小,更多的是需要父母幾次耐心的教導,也不要把自家孩子和別家孩子進行比較,這種做法是最不明智,可能沒有讓孩子改錯,卻造成他內心的不平衡。

最後,適度使用。這個方法不適合頻繁使用,經常這樣會造成孩子聽得多就開始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就像同一件事情做久了,就會產生疲勞的感覺是一個道理。

讚美與批評夾雜的模式成了套路,就失去了它本來的價值。父母在使用這個方法時,多把握一些關鍵的時機,讓孩子接受得更快、更好。

凌晨媽媽來叨叨:

孩子犯錯老不改,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一種方式行不通,爲何不選擇其他的方法試一試呢?教育孩子並非背書,是需要靈活變通的。你家孩子是否也會經常犯錯改正不了呢?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心理#家長#耳朵收藏

第1, 父母的情緒激動

在孩子犯錯後,身爲父母往往一時間容易情緒激動,把一些負面情緒疊加在了批評孩子的話語當,如果孩子看上去沒有悔改的意味,家長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語氣不斷加大,從而帶動起孩子內心的不滿與憤怒。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與孩子雙方都帶有情緒對話,並不能夠就事論事,還可能損害雙方的感情,長期如此還可能導致孩子性格受到影響。

第2, 孩子不願接受的心理

人在受到不接受或者批評時,首先會選擇保護自己。可能別人在指出你的不對,你的缺點,但你自己沒有任何察覺,此時你會認爲,我做錯了什麼?我什麼都沒做錯,我不會出現這種錯誤的。

孩子也是一樣,他們還不瞭解真正的對與錯,只有大人們告訴他們這是不對的,孩子並不能夠理解。要讓他們真正體會到錯誤是什麼,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纔是讓孩子認識錯誤的關鍵。不然他們嘴上說着懂了,但內心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甚至還認爲是父母錯怪他們了。

強迫孩子認錯有兩大弊端

強迫孩子只會適得其反,父母們要避免出現這樣錯誤的糾錯行爲,否則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成長。

一方面,破壞與子女的感情。父母不能夠在批評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又要強加給孩子他不認爲有錯的地方,時間久了,就會讓父母與子女的感情出現間隙。他們會在內心否認父母對自己的看法,覺得別人家的爸爸媽媽比自己的好,甚至會產生厭惡的心理。

另一方面,讓孩子內心變得叛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那些叛逆的孩子家長處在兩個極端的地位,一個是完全不管,任由孩子;另外一個是管教過於嚴厲,束縛了孩子的內心。

有些父母覺得口頭批評行不通,就換着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父母對孩子單向的說教命令只會讓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在面對家庭問題時無法正確地溝通交流,導致雙方的隔閡誤會越來越深。

“肥皂水效應”讓批評更有效

有人會問了,到底怎麼樣能夠讓批評事半功倍呢?這裏就介紹一個叫“肥皂水效應”的原理。

什麼是“肥皂水效應”呢? 肥皂水效應指的是,在一段對話中夾雜着讚美與批評,如果開句只有批評沒有讚美,那會讓這段對話聽上去不愉快;但如果你能在開頭與結尾都用到讚美,那麼,這段對話中批評的負面影響將大大下降,使被批評的一方能夠更快地接受你對他評價。

在面對孩子犯錯問題時可以如何操作呢?

首先,認真讚美。有些父母很心急,看到“肥皂水效應”就想要馬上得到效果,在批評孩子時簡簡單單幾句非常敷衍且簡短的讚美,就開始轉入嚴肅的話題,準備批評孩子。孩子與父母每天生活在一起,是可以聽得出父母語氣變化的,太明顯的對話目的只會與之前的批評沒有什麼不同。

一個孩子不可能只有缺點,父母在讚美孩子的時候,要認真地對待。儘管是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作爲孩子的優點,比如孩子做作業不認真,父母可以這樣說,爸爸媽媽喜歡你做家務時認真的樣子,把家裏打掃得很乾淨,爸爸媽媽很開心,如果你能在做作業時更認真一些,爸爸媽媽就更開心了。

Tips:先用讚美的方式是想讓孩子明白,在父母心中你是被肯定被認可的,是爸媽的小寶貝,並不是會被做錯事影響的。

其次,批評時不要用力過度。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有些容易犯錯有些不易犯錯,父母在批評的過程中不應該過度地指責,把事情嚴重化。

想要通過一次的批評就讓孩子不再犯這個錯誤的可能性太小,更多的是需要父母幾次耐心的教導,也不要把自家孩子和別家孩子進行比較,這種做法是最不明智,可能沒有讓孩子改錯,卻造成他內心的不平衡。

最後,適度使用。這個方法不適合頻繁使用,經常這樣會造成孩子聽得多就開始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就像同一件事情做久了,就會產生疲勞的感覺是一個道理。

讚美與批評夾雜的模式成了套路,就失去了它本來的價值。父母在使用這個方法時,多把握一些關鍵的時機,讓孩子接受得更快、更好。

凌晨媽媽來叨叨:

孩子犯錯老不改,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一種方式行不通,爲何不選擇其他的方法試一試呢?教育孩子並非背書,是需要靈活變通的。你家孩子是否也會經常犯錯改正不了呢?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