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蔣介石圍剿中央蘇區的時候,稱中央蘇區紅軍爲“朱毛彭黃”的部隊。

“朱毛彭黃”指的是當時中央蘇區紅軍的四個主要軍事領導人:朱德、毛澤東、彭德、黃公略。

話說,朱德帶領的南昌起義餘部與毛澤東帶領的秋收起義餘部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成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蔣介石就把紅四軍稱爲“朱毛”紅軍。

而彭德懷與黃公略發動了平江起義後,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紅五軍,開闢了湘鄂贛根據地,彭德懷爲軍長,黃公略爲副軍長。蔣介石就把紅五軍稱爲“彭黃”紅軍。

“朱毛”紅軍和“彭黃”紅軍是紅軍早期最重要的兩支武裝力量。

1930年2月,中央決定將贛西、湘贛邊、贛南三特委合併爲贛西南特委,委任毛澤東爲書記,朱德爲常委,彭德懷、黃公略爲候補常委。

可見,“朱、毛、彭、黃”曾一度齊名。

毛澤東、朱德、彭德懷三人都是新中國的重要領導人,但黃公略卻因爲過早犧牲,而爲後世許多人所不知。

實際上,在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的共和國36位軍事家的名單中,黃公略同樣與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名列其中。黃公略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已經犧牲,沒能參與評軍銜,所以被人們尊稱他爲“中共無銜軍事家”。

黃公略,1898年1月生於湖南湘鄉縣桂花鄉高模衝的一個耕讀之家,原名漢魂,11歲時有救國救民之志,受張良跟隨圯上老人黃石公熟習韜略平天下事蹟的啓發,勤研兵書,把自己的名字改作黃公略。

1916年,18歲的黃公略投身行伍,到打着護法旗幟的湘軍中當兵。

在湘軍中,黃公略遇到了一個畢生的知己———彭德懷。

黃公略與彭德懷同一年出生,都有火一樣的熱情、都有救國濟世的抱負和志向,因此一見如故,結成莫逆之交。

1921年底,彭德懷發起組織救貧會,以救貧會爲基礎,在湘軍中形成了一個以彭、黃爲核心的祕密軍人團體。

1922年秋,黃公略與彭德懷一起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

1926年春,黃公略、彭德懷所在的湘軍被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一師參加北伐。

黃公略在北伐戰爭中作戰勇敢,攻武昌時率先登城,得到了上級的嘉獎,並被提升爲第2師第30團少校團副。

1927年春,黃埔軍校爲適應北伐戰爭迅猛發展的需要,決定挑選一批優秀的年輕軍官到高級班學習,以便爲各級司令部培養高級參謀人才。黃公略通過嚴格的考試,被黃埔軍校第三期高級班錄取。

這一年(1927年),黃公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於12月參加了張太雷、葉劍英、葉挺領導的廣州起義。

1928年初,彭德懷給黃埔軍校高級班即將結業的黃公略寫了一封信,約他火速到湖南南縣相商要事——這要事,就是平江起義。

當時,彭德懷已升任湖南獨立第五師第一團團長,駐地就在湖南南縣。

到了湖南南縣,黃公略出任獨立第五師隨營學校第一任校長、第3團3營營長,他與彭德懷商議,計劃用兩年的時間,逐步控制和影響全師,屆時發動大規模士兵暴動,然後效仿毛澤東割據井岡山的辦法,以湖泊或山區爲軍事根據地,向外擴張,創造一個獨立的割據局面。

然而,1928年7月18日,中共南(縣)華(容)安(鄉)特委在長沙被國民黨破獲,起義勢在必行。

7月21日,黃公略以鬧餉爲名,發動全營士兵譁變,在嘉義率部起義。

22日,彭德懷也領導第一團官兵舉行起義。

平江起義勝利後,於8月24日下午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

9月,湘、鄂、贛三省敵軍源源不斷地向紅五軍進行“會剿”。 11月,彭德懷率紅五軍主力赴井岡山,黃公略則率部留在平江、瀏陽一帶發動羣衆,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湘鄂贛蘇區。

在游擊戰爭的艱苦歲月裏,黃公略總結出了一系列化整爲零、晝夜伏擊、避實就虛、聲東擊西等遊擊作戰理論,寫成了一本《游擊戰術》的小冊子。這是紅軍第一本游擊戰術理論專著,開創了游擊戰爭及人民戰爭理論的先河。

1929年8月初,彭德懷率領的紅五軍主力從井岡山回到了邊區與黃公略率領的湘鄂贛邊境紅軍會合,合編爲新的紅五軍,由彭德懷任軍長、黃公略任副軍長,與敵作戰10餘次,無役不勝,人們習慣稱之爲“彭黃”紅軍。

1929年底,中共贛南特委和中共湘贛邊特委爲了適應形勢的發展,擬將贛西南的獨立二、四團及延福、富田縱隊等地方部隊合編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

黃公略出任了紅六軍軍長,也就兩個月工夫,他就將這支地方部隊合編成的武裝打造爲一支強有力的正規紅軍的戰鬥部隊。

此後,黃公略以東固山爲依託,傍着原來根據地,不斷開闢新的紅色區域,有力地拱衛了以贛南、閩西爲中心的中央蘇區。

毛澤東大爲高興,在《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的詞中寫道:

六月天兵徵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

百萬工農齊踊躍,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爲我從天落。

在詞中,毛澤東對黃公略作出了極高的讚譽。

實際上,在1930年至1931年短短一年時間裏,毛澤東曾三次賦詩稱讚黃公略。

《蝶戀花從汀州到長沙》爲其一,其二是《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1930年10月,蔣、閻、馮中原大戰結束後,蔣介石調集7個師、10萬人的重兵,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一次大“圍剿”,國民黨江西省主席魯滌平任總司令,國民黨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任總指揮。

張輝瓚極得蔣介石寵信,其早年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又到德國考察過軍事,還是黃埔軍校畢業生,有一定的能力,非常驕橫,叫囂說:“要血洗紅色根據地。”

面對來勢洶洶的強大敵人,毛澤東依靠根據地的有利地形,作出了“誘敵深入”的決策,把敵人引到根據地的腹地,在運動中各個殲滅。

黃公略嚴格地執行了毛澤東這一策略,排兵佈陣,巧妙設伏,在龍岡戰役殲敵9000餘人,活捉了張輝瓚,繳獲了大批武器裝備。

毛澤東目睹大捷全過程,豪氣逸飛,揮筆寫下了《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一詞,中有名句:“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1931年4月,蔣介石又糾集20萬兵力向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二次大“圍剿”,其兵力比第一次“圍剿”多出一倍,西起贛江,東至福建建寧,綿延300多公里。總司令何應欽採取“齊頭並進,步步爲營,穩紮穩打”的堡壘戰術,把兵力推進到富田、廣昌、建寧一線。

紅一方面軍3個軍的總兵力只有3萬餘人,3萬對20萬,這仗該怎麼打?

毛澤東以不變應萬變,仍舊採取誘敵深入策略,要求紅軍先往根據地腹部退卻,在退卻中尋找敵人弱點,集中優勢兵力給予毀滅性打擊。

黃公略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在國民黨公秉藩第二十八師向富田挺進途中,突然從林中殺出,全殲該師,並俘獲了該師師長公秉藩。

毛澤東時在白雲山調度指揮,聞此捷報,連呼黃公略爲“飛將軍”,在《漁家傲反第二次“圍剿”》詞中寫:“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

“飛將軍”的名字從此不脛而走,國民黨四處張貼布告,懸賞緝拿黃公略的首級,價格提升到十萬元。

對比一下,蔣介石在懸賞緝拿王明的首級,也不過才區區二百元!

由此可見黃公略在蔣介石心中的分量。

迷信風水的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曾兩次派兵到湘鄉挖黃公略的祖墳,將黃公略的祖父、父親的屍骸帶到長沙,丟進湘江。

蔣介石第二次大“圍剿”失敗後不出兩月,又調兵開始了對中央蘇區的第三次大“圍剿”。陳誠、衛立煌、羅卓英、蔣鼎文、熊式輝等率30萬兵力,在蔣介石親自指揮下,兵分數路,並採取長驅直入、齊頭並進的戰略戰術,佔領了蘇區的各個縣城和主要交通要道。

紅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繼續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戰術,千里回師,從閩西返回興國迎戰。

黃公略在老營盤、黃土坳、墩丘一帶宿營猛攻蔣鼎文的獨立旅,殲滅敵一個旅4000餘人。

毛澤東乘機揮軍全殲了在興國與東固交界的方石嶺、張家背等地的蔣鼎文第九師一部和韓德勤第五十二師全部,取得紅軍第三次反“圍剿”的決定性勝利。

遺憾的是,黃公略在方石嶺全殲敵五十二師後,奉毛澤東命令,率部轉移到瑞金一帶進行休整。當部隊行至東固附近的六渡坳時,突然遭到國民黨飛機的襲擊,黃公略已指揮先頭部隊躲進樹林隱蔽好,但一個參謀跑來報告,說後面的部隊還在路上行走。黃公略大急,連忙說:“快通知他們就地隱蔽。”參謀回答說:“他們是在大道上行進,兩旁都是農田,沒有掩蔽物。”

這種情況下,黃公略不顧自己的安危,從隱蔽處跳了出來,跑到大道上指揮部隊用機槍向敵機射擊,以掩護後面的官兵分散隱蔽。

正在空中尋覓紅軍蹤跡的飛機聽到槍響,一腦地聚攏了過來,不斷向地面射擊。

黃公略腹部中彈,翻身倒在了血泊中。

毛澤東聞訊,火速帶人趕來,指揮擔架員把黃公略抬往駐興國方山的紅軍後方醫院全力搶救。

黃公略終因傷勢嚴重,流血過多,於當夜逝世,年僅33歲。

臨終之前,黃公略給戰友留下的遺言是:“一、二、三次反‘圍剿’我們勝利了,但是我們絕不可驕傲輕敵,應當充分準備,鞏固和擴大紅軍,以爭取中國的獨立和解放。”

黃公略犧牲的噩耗傳開,中央蘇區萬民同悲。

朱德痛惜地說:“我們有名的一個軍長黃公略,被飛機擊死。黃公略是智勇雙全的人才,是我們頂大的損失。”

9月17日下午,紅一方面軍在興國水莊頭召開第三次反“圍剿”勝利祝捷大會暨黃公略軍長追悼大會,毛澤東親筆撰寫輓聯,懸掛在會場兩側。輓聯雲:

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而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落;

革命戰爭有功,游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後世繼君來。

毛澤東任中華蘇維埃政府主席後,爲紀念黃公略,還作出三項決定:1、在黃公略犧牲的地方設立公略縣;2、將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總部紅軍大學命名爲紅軍公略步兵學校;3、在葉坪廣場建造公略亭,亭爲三個角,寓意爲黃公略是在第三次反“圍剿”中犧牲的,並在亭中立了一塊三棱錐體的石碑,上刻有黃公略傳略。

這種待遇在犧牲的紅軍將領中僅此一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