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研圈

撰文 李姍珊

代糖一般指低熱量的甜味劑,包括人工代糖和天然代糖。常見的代糖包括糖精(saccharin)、三氯蔗糖(sucralose)、阿斯巴甜(aspartame)以及甜菊糖等。由於添加糖類的食品一般帶着數目驚人的卡路里標籤,食品工業紛紛選擇在產品中添加代糖以迎合消費者的喜好。儘管代糖可能降低了熱量的攝入,但食用代糖是否能夠影響體重仍然存在着諸多爭議。此外,近來一些研究發現,長期食用添加代糖的飲料或許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喫代糖不一定能減重

2018 年,美國心臟協會曾經發布健康建議,推薦依賴含糖飲料的人羣將添加代糖的飲料作爲戒糖期間的替代品[1]。建議中表示,代糖飲料可能顯著降低能量攝入,從而幫助人們減輕體重。然而,心臟協會也指出,如今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展示該舉措的有效性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儘管各類宣傳“低卡/0 卡”的代糖添加飲料已經在市場中活躍了十餘年,這類飲料的減重效果仍然迷霧重重。

今年 8 月,一項發佈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研究爲該建議提供了一定的支持[2]。該團隊招募了 203 個習慣每天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的體重正常成年人,並把他們分成了三組:一組改喝代糖飲料、一組改喝無糖飲料,而剩下一組繼續他們之前的習慣。研究者經過一年的跟蹤觀察,發現三個組別在體重變化上沒有顯著差異。

圖片來源:Flickr

不過,改喝代糖飲料對於一個特定羣體——腹型肥胖(abdominal obesity)人羣有顯著效果。當研究者對比改喝代糖飲料與含糖飲料的兩組腹型肥胖人羣時,發現代糖飲料能顯著減緩他們的體重增長:代糖飲料組的體重在一年間平均增長約 0.5 千克,但繼續喝含糖飲料的受試者體重平均增長了 4.4 千克左右。研究作者之一 David Ludwig 推測,喝代糖飲料的措施只對腹型肥胖人羣有顯著作用,這可能是因爲這部分人羣通常分泌更多胰島素:當人們攝入糖分時,機體會釋放胰島素,敦促肝、脂肪和骨骼肌組織吸收糖分,將其轉化爲糖原或脂肪。腹型肥胖人羣分泌更多胰島素,或許能讓他們對糖類的轉化更爲敏感,轉化出的脂肪也就更多,“而體脂較低的人對糖分轉換沒有那麼敏感”,Ludwig 指出。

這項研究爲代糖加上了一分——或許它能幫助部分人羣抑制體重增長。然而,不同種類的代糖對體重的影響也有所不同。去年,普渡大學的團隊在 123 個超重/肥胖人羣中對比了含糖飲料與代糖飲料對體重的影響[3],結果發現,雖然食用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及一種甜菊糖的受試者體重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但是食用蔗糖與糖精(一種代糖)的受試者在三個月後出現了顯著的體重增長,這表明,儘管糖精是一種“低卡”的代糖,長期食用仍可導致體重增長。

改變代謝功能

儘管我們還不清楚宣稱低熱量的代糖是否能夠導致增重,一系列研究表明,甜度比普通糖類高百倍的代糖可能不止激活了我們的味蕾。

由於大部分代糖穿過人類消化道而不被消化,它們能夠直接接觸到腸道菌羣。2014 年,《自然》(Nature)發表了首個將人工代糖與代謝疾病相聯繫的研究[4]。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團隊發現 ,餵食了 1 周糖精(saccharin)、三氯蔗糖(sucralose)以及阿斯巴甜(aspartame)等人工代糖的小鼠,不僅腸道菌羣的組成發生了顯著的改變,還表現出了葡萄糖耐受不良。

連續 7 天攝入人工代糖的小鼠出現了葡萄糖耐受不良。圖片來源:sweetmatterphysicist

爲了探究糖精是否是小鼠出現葡萄糖耐受不良的罪魁禍首,研究人員們在添加糖精的培養皿中培養了沒有食用過糖精的小鼠糞便菌羣,9 天后移植到至沒有食用糖精小鼠的腸道中,發現這部分小鼠也表現出了葡萄糖耐受力降低。這表明攝入人工代糖導致小鼠腸道菌羣的功能發生了改變。

在添加糖精的培養皿中培養的腸道菌羣能夠導致小鼠表現出葡萄糖耐受不良。圖片來源:sweetmatterphysicist

代糖還不只會對實驗室小鼠的代謝功能造成改變。有研究顯示,食用三氯蔗糖可能導致人類受試者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產生葡萄糖耐受不良。而這種影響在健康[5]與肥胖[6]人羣中都可能出現。

心血管疾病隱患

除此之外,近來一項新研究顯示,長期食用代糖可能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本週一於《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SCC)上發佈的一篇研究通訊顯示,與飲用含糖飲料相似,引用代糖飲料也可能帶來心血管疾病隱患[7]。

這項來自於北巴黎索邦大學(原巴黎第十三大學)的研究分析了自 2009 年到 2019 年間 104,760 人的飲品消費習慣與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之間的關係。該研究招募受試者的平均年齡爲 42.9 歲,平均 BMI 指標爲 23.7(據NHS,健康成年人的 BMI 指數範圍爲 18.5 - 24.9 [8])。

參加這項研究的受試者自加入開始,需要每隔 6 個月在線上填報 2-3 張 24 小時內的飲食記錄表。他們所填報的飲料分爲含糖量大於 5% 的含糖飲料(如軟飲、糖漿、果汁和水果飲料)、添加代糖的代糖飲料以及不添加糖類的飲料。團隊還記錄了這些受試者的心血管疾病首發病例,團隊關注的疾病包括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心肌梗死與急性冠脈綜合徵等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員們通過醫療記錄確認了受試者們在 2009 年到 2019 年間上述心血管疾病首發率,並將這些數據與國家健康保險數據庫(SNIRAM)和法國國家死亡登記數據庫(CépiDC)進行了比對。

研究發現,不論是經常攝入含糖飲料還是代糖飲料,心血管疾病的首次發病率風險都要比不喝糖類飲料的高:相比不喝飲料的人,經常喝含糖飲料(平均每天攝入 185 毫升) 的受試者有 20% 的幾率更可能患上心血管類疾病,而經常喝代糖飲料的人(平均每天攝入 176 毫升)有 32% 的幾率更可能患病。

圖片來源:Flickr

儘管該研究的數據龐大,一些研究者認爲我們應當謹慎解讀研究結果:首先,該實驗對於所有的代糖一概而論,沒有單獨探討哪個種類的代糖可能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此外,該研究沒有統計受試者從其他渠道攝入了多少糖類,這可能也對實驗結果造成了影響。研究也表示,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明糖分攝入與心血管發病率之間具有因果聯繫。

上千年以來,人類都生活在糖分緊缺的社會中,糖類由此逐漸成爲了肌體用於調節血糖水平的信號之一。因此,即便代糖是普通糖類的低卡替代品,我們仍然應該對其保持節制。就如同來自伊利諾伊香檳大學的營養學研究者 Marta Yanina Pepino 所建議的,我們應該把糖類攝入當作是生活中偶爾的消遣,而非一種常態。“人們應適量攝取糖分,無論它的卡路里多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