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你是否比昨天更优秀,更进步。”时刻激励反思自我是进步的前提。解释型综合分析作为国考题目中常考的考点,大家基本都望而却步。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来谈谈,如何走好解释型综合分析的第一步。

一、见招拆招,明确思路

解释型综合分析题目的问法通常是“谈谈对A的理解、解释、含义”。A指代的往往是材料中的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者一句话。既然题目已经说了需要“解释、理解、含义”,见招拆招,作答思路的第一步也就是“解释含义或揭示本质”。

二、立足材料,精准解释

要想解释精准,必须换位思考,站在写作人角度。

1、如果写作人在材料中直接给出解释的含义,那么解释的内容会在哪里出现?一般情况下就在这句话出处前后出现。

例如:

题目:根据给定资料3,请你对画线句子“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加以分析。

解释:用设计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将工业技术和设计创新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化产品。

材料:“现在,已经不是科技推动设计的时代,而是设计推动科技的时代。”此次设计创新高峰论坛上,著名设计顾问H教授做了主题演讲,谈到了作为典型的工业大市,D市要学会用设计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将工业技术和设计创新深度融合。H认为,好的设计师应该思考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改善人的生活质量。而更高明的设计师,则要关注人类,关注生存环境,应该思考人与产品、与大自然的关系。谈到中国设计的发展,H指出,中国的设计师应该多研究吸收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比如在设计中国的传统建筑或家具时,应该更多地去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这并不意味着在一个现代物品上印几个传统图案就行了,而是要真正去体味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智慧和美。

2、如果写作人在材料中没有直接给出解释的含义,在材料中可能间接给出,破解方法:同义替换。用材料中更为直接明确的解释替代表意不明、含有比喻、拟人修辞的词语。

例如:

题目:“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

走得太快:拟人修辞,材料中解释:不断改进

灵魂:比喻修辞,材料中解释:教育内在规律

跟不上:拟人修辞,材料中解释:忘记

解释:中国在教育技术层面不断改进,忘记教育内在规律。

材料:“中庸”,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总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为上。做教育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要不够。什么叫过头?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改得我们老师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领导也不知道怎么布置工作了,就是过了头,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

3、材料中完全没有解释,结合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解释含义。

例如:

题目:给定资料4提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请根据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释:城市的塑造和养成既要“造景”,更要“化人”。

中公教育希望这些分享能够激发大家的思维,让大家踏出解释型分析的第一步更加稳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