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化文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了,他曾经带领部队投日当汉奸,部下埋怨这样根本没前途。吴化文为了安抚部队情绪,说:“小娃娃,你怎么能说我们没前途呐?如果日本打赢了,那我们肯定有前途。如果国民党打赢了,老蒋肯定需要我们帮他打共产党,我们还是有前途的啊。如果说国民党不行,我们去投靠八路,还是有前途的啊。”

吴化文的这番话一语成谶。1949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老蒋为了发动内战,疯狂的捞资本(援助、部队、装备),对于那些伪军全盘接收,其中就包括吴化文以及他的部队。但是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开始逐渐走下坡路,拥有丰富“跳槽”经验的吴化文准备再“跳槽”。

1948年,在济南战役时期吴化文宣布起义,成为解放军中的一员。而且历史好像有意眷顾这位“叛将”,他在投靠共产党后成为解放军第三十五军的军长,参加了“渡江战役”,最关键的是他还是第一个打入南京“总统府”的军长。不过在建国后他没有军衔,而且不断有民众请求杀了他。

为什么要说吴化文是“叛将”?吴化文到底是不是第一个打入南京的军长?为什么吴化文没有军衔?为什么民众请求杀了他?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民国初期,各路军阀登场,在混战中冯玉祥开始崛起,成为西北的一大军阀。作为冯玉祥的勤务兵,吴化文得到了重用,而且冯玉祥还保送吴化文就读陆军大学。在毕业后,吴化文被安排成高级教导团的团长。好景不长,中原大战爆发了,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开战。冯玉祥落败后,有人的选择继续支持冯玉祥,比如宋哲元;也有人选择跳槽,比如吴化文。

吴化文跳槽是一点感情都没有的,脚底抹油,直接溜了。老蒋对于吴化文是比较重视的,把他升为国民党第三路军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司令。很多人这就开始问了,一个团长这么容易就升迁了,吴化文是不是人才?吴化文确实是人才,不过他是跳槽人才,他升迁的原因是赶上了机会。

当时蒋介石要瓦解西北军,对于主动投诚的将领都是官升一级,以便树立“投降国军会有前途”的形象。吴化文赶上了机会,成功升为旅长。但是在达到瓦解西北军的目的后,老蒋就开始冷落这些“降将”,毕竟你今天能背叛他,日后也能背叛我。吴化文长期原地踏步,为了升迁,吴化文开始积极抗日。

台儿庄战役过后,吴化文的部队改编为新四师,吴化文终于成了师长,要知道他从旅长到师长足足用8年的时间,这个时间要比其他将领长很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是“叛将”,不是黄埔系。由于这个出身的问题,吴化文的抗日成就一直被忽视,就连八路军都曾公开赞扬吴化文与日军鏖战的事,国民政府就好像没看到一样。非但不嘉奖吴化文,反而处处克扣吴化文的军费。

1939年,吴化文为了再上升,他开始极度“媚上”。对于国民政府的政策,他是百分之二百的执行,尤其是反共。吴化文积极响应沈鸿烈的内战政策,肆意屠杀共产党人,而且对于那些交不起军粮的百姓同样杀之,一时间民不聊生,天怒人怨。不过饶是如此,他吴化文都没能再晋升,待遇反而越来越差。

1942年12月,由于长期得不到军饷,吴化文的部队面临“弹尽粮绝”的窘境。当时吴化文想要试探一下国民政府,所以问:“能不能投靠日寇”。国民政府都懒得搭理他,草草的回了一句:“只要不投八路军,能保存实力,怎样做都行。”吴化文看到信就懵了,自己一直积极反共、抗日、亲国民党,到头来就一句“怎么做都行”。气急败坏的吴化文发动传统技能-跳槽,果断加入了汪精卫,成了伪军。

汪精卫为了瓦解国内的抗日情绪,他也要树立一个“投日就有前途”的形象,所以任命吴化文为汪伪政权的第三方面军上将总司令。不过当时的部下开始抱怨反复跳槽没前途,吴化文为了安抚部队情绪,说“小娃娃,你怎么能说我们没前途呐?如果日本打赢了,那我们肯定有前途。如果国民党打赢了,老蒋肯定需要我们帮他打共产党,我们还是有前途的啊。如果说国民党不行,我们去投靠八路,还是有前途的啊。”

听了他的话,部下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又振奋起来了。在当伪军的时期,吴化文成为了山东伪军的主力,积极镇压中国人。为了打击八路军的根据地,吴化文在山东疯狂杀戮,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无人区”。也正是因为这一笔笔的血债,才让山东群众对他恨之入骨,在建国后山东群众还派代表请求政府公开处决吴化文。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国内的伪军一时间人心惶惶,尤其是吴化文的部队。吴化文的部队反共产党、反国民党、大肆屠杀百姓,这三条罪罪当诛。但是吴化文却丝毫不担心,因为他知道老蒋内心的小算盘,老蒋一定会用他们打共产党的。果不其然,吴化文的猜测应验了,老蒋没有大肆清算伪军,只是枪毙一些罪大恶极的伪军,至于其他的伪军,全盘接收。

按理说吴化文这种枪毙十回都绰绰有余,但是老蒋却没有枪毙他。在老蒋的安排下,舆论枪口并没有炮轰吴化文,反而是不断为吴化文洗白,描述成曲线救国的“抗日英雄”。为啥?因为吴化文手握重兵。吴化文最关注的不是谁当权,而是自己手里有几个人。如果吴化文只是一个光杆司令,那么国民政府肯定会枪毙他。但是在吴化文的运营下,他的部队兵强马壮,国民政府为了拉拢他还升任他为国民党新编第五路军中将总司令。不得不说吴化文也是个跳槽的人才,懂得“带资入股”的重要性。

不过老蒋也不傻,老蒋直接把吴化文扔到前线,试图先用国军中的“杂牌军”(一些军阀的部队、伪军)来消耗解放军,最后让国军中的中央军(以黄埔系为代表的心腹)坐收渔翁之利。吴化文他被老蒋坑过,所以他这次对于共产党的态度也是暧昧不清。1946年,在看到国民党一日不如一日的情况后,吴化文又开始发挥自己的传统技能了。他开始去共产党的人,商量如何跳槽。

1946年,吴化文就已经和共产党接上线了,但是吴化文一直没有起义,因为他还想再等等。虽然他知道国民党不行了,但是国民党是有美国支持的,吴化文吃不准共产党能不能赢,所以开始“骑墙”,成为一个“两面派”。吴化文游离于两党之间,谁也不得罪,而且专注于保全实力,毕竟自己有枪杆子,跳槽的时候也有资本。

1948年,莱芜之战前夕,吴化文终于看明白了,他认为共产党会赢,所以想在关键时刻投诚,以便日后还有些地位,毕竟雪中送炭要比锦上添花要好。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19日,吴化文在战场上率部起义,拱手让出了阵地。吴化文的阵地就是济南西部、飞机场,他把飞机场拱手让出,济南的王耀武就算是想跑也跑不了了。最后济南战役迅速结束,我军以压倒性优势取得胜利,生俘王耀武。

吴化文起义后,解放军将吴部改编为解放军第35军,军长吴化文、军政委何克希。在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后,第三十五军投入到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战斗。淮海战争结束后,解放军把鲁中南纵队(两万人)、吴部(一万人)合编,取消了鲁中南纵队的番号,保留了三十五军的番号。

崭新的三十五军的人员安排如下:

军长:吴化文

军政委:何克希(共产党人)

副军长:杨友柏(吴旧部)

103师师长、政委:于怀安(吴旧部)、彭胜标(共产党人)

104师师长、政委:方胜明(吴旧部)、严政(共产党人)

105师师长、政委:何志斌(吴旧部)、宋献章(共产党人)

从人员安排中我们能看到军级、师级的正职基本上都是吴部的人,只有政委是鲁中南纵队的人。这个合编方案引起了轩然大波,鲁中南纵队在解放战争初期与吴化文部队是死敌,所以强烈反对合编,并且说这是“强迫婚姻”。最后是陈毅本人亲自出面做鲁中南纵队的工作,而且吴化文在全军干部大会上检讨自己的错误,这才使矛盾缓和下来,部队开始合编。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于夜晚发起了“渡江作战”。在政委何克希的指挥下,三十五军迅速找到了船只,以一个师的兵力抢先渡过长江。103师率先打入南京,之后104师312团的特务连抢先占领蒋介石的“总统府”,105师迅速占领南京的市中心。何克希是第一个打入南京的军政委、吴化文是一个打入南京的军长,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事。至于真要是问谁是第一个把红旗插到“总统府”的人,那还真说不清。

因为我军的部队编制是三三制,在合编的时候一直都是一个吴化文旧部+两个鲁中南纵队为一个团体, 比如一个吴化文的团+两个鲁中南纵队为一个师。部队是分散混编的,分不清是哪位勇士第一个把红旗插到“总统府”上的。而且我国不崇尚个人主义,所以不会去着重突出描述个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第一个打入南京的军队是第三十五军,这是无可争议的。虽说南京已经没有什么军队留守了,但毕竟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攻入南京还是具有很大意义的。

尽管吴化文抢占了头功,但是吴化文并没有留名青史,史书对于吴化文以及三十五军的涉猎并不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吴化文早年留下的一笔笔血债,他在山东地区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无人区”,鲁中南纵队在得知要和吴化文合编的时候都爆粗口了,你想想当时候吴化文有多招人恨。是陈毅亲自动员鲁中南纵队,外加上吴化文在全军干部大会上深刻检讨,这才使矛盾缓解的,但是矛盾环节不代表矛盾消失,不代表吴化文之前的所作所为就可以一笔勾销。

在建国之后,吴化文还在上海养病,山东地区的群众就已经派代表去上海请愿了。山东代表要求上海政府公开审判吴化文,要让吴化文偿还血债。一时间民意沸腾,吴化文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证。最后是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出面阻止,这才挽救了吴化文的性命,但是山东群众并没有就此罢休,一直请求政府公开审判吴化文。而且随着第三十五军的番号被撤销,吴化文也就转业到地方上了。

在晚年的时候,最后吴化文带着自己的三个老婆在西湖边颐享天年。不过因为他已经转业了,所以55年授衔的时候也就没他的份。他被混上军衔,而35军的政委何克希被授少将军衔。1962年的时候,吴化文又病死了,到死也没有接受审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