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九旱的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为了找到一条脱贫的出路,该村党总支部书记丁建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依托养殖产业,开启未脱贫户肉牛寄养托管新模式,让未脱贫户脱贫摘帽,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兑现了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丁建华有个习惯,就是早晨起床后不洗漱,先到养殖场看牛。“有一次,我在电力公司交电费,其他人都用手捂着鼻子,嫌弃我身上的牛粪味。”回忆起这件事,丁建华丝毫不觉得“没面子”

10月19日,丁建华在旱天岭村养殖园区了解牛犊的健康状况

为了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让乡亲们早日过上好日子

丁建华不论是在工作、学习中

还是生活中

时刻关心着本村群众

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刘永俊等11户36人

是旱天岭村脱贫的难中之难

更是丁建华关注的焦点

刘永俊和马哈麦夫妻俩均为三级残疾,干不了重体力活,生活困难,属于因残致贫。今年,丁建华托管他家的3头肉牛,并兑付了分红收益1.2万元。“这样的好事我想都没有想过,感谢丁书记对我们的帮助,真是太好了!”刘永俊说,“我养了19只羊,再算上干公益性岗位、托管寄养肉牛的收入,我家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今年70岁的贺成林和68岁的老伴均为一级残疾,无劳动能力,而且儿女常年不在身边,丁建华便给他们送粮送油送药。“丁书记帮我们养牛,还给我们分红,真是个为民办事的好书记。”说起丁建华的好,贺成林赞不绝口。

马兰花是一名党员,也是旱天岭村党总支部委员。她托管了42头肉牛,每天都要准时喂牛,丝毫不敢马虎。“丁书记说必须要把托管的牛养好,而且分红收益的钱也要按时打到托管农户的卡上。”马兰花说,丁建华在喂牛这件事上要求很严,为的就是让托管农户多赚钱。

养牛有风险,饲养托管牛风险更大。面对风险,丁建华挺身而出,带领党员给老百姓开路。目前,丁建华养了140多头肉牛,其中托管肉牛90头。河西镇72户未脱贫户的牛都是由丁建华和本村的其他3名党员以及致富带头人托管;大病户、残疾人这些重点户的牛也由丁建华个人托管。

“今年,包括刘永俊在内的11户36人必须高质量脱贫。”10月19日上午,丁建华把村委会班子成员和村民小组长召集到养殖园区,现场安排未脱贫建档立卡户下一步托管工作。

从2013年到2020年

丁建华带领村民发展肉牛养殖

依托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同时

通过实施未脱贫户肉牛寄养托管新模式

解决了未脱贫户无产业的现状

托起了他们脱贫的希望

让乡亲们在小康路上

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学习丁建华

恪尽职守的忘我境界

“我总觉着,一个人,你活一天就要干点事,至于事做得大小,你做着总比不做强。”同心县旱天岭村党总支部书记丁建华常说。丁建华说到了,也做到了。他将全部精力放在村里,事无巨细,样样操心,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清代诗人郑板桥有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丁建华身上也体现了这种情怀。他扎根基层,始终奔忙在脱贫一线,操心受累,废寝忘食,从无怨言。在丁建华的带领下,旱天岭这个过去单听名字就让人心生绝望的贫困村,已经彻底摘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忠于职守、敢于担当,这是丁建华这样一位基层干部最铿锵有力的回答。在旱天岭村驻村第一书记闫军的眼里,丁建华是一个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事事冲在第一线的好干部。闫军说:“丁建华60岁了,我去年刚来的时候47岁,我在工作中反映出来的斗志、干劲和对老百姓的爱,远远没有丁建华体现得那么全面、扎实。”无论条件多艰苦,无论困难有多大,丁建华都对工作尽职尽责,以满腔热情和无私奉献,赢得大家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看起来是对一个人的岗位、职责、本分的要求或者说是标准,但实质包含着一种做人做事的境界、层次、格局。去年开始,丁建华经常感到半个身子发麻,手掌和胳膊上的皮肤不时变得通红。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脑袋里长了一个瘤子。医生建议他立即住院接受手术,丁建华却说“没时间”,选择了保守治疗。“地球离了你丁建华也照样转!”同心县领导每次见到丁建华,都会催他抓紧去治病,他敷衍说“明天就去”,却一次次变成空头承诺。丁建华用行动阐释了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是全市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奋发进取的一面镜子。

当前,我们向丁建华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恪尽职守、勤勉敬业的奉献精神。每个人都应像丁建华那样,拿出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负使命、不负年华,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做好每项工作,为我市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