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调研机构的研究显示:在100名儿童中,会有1-2名存在智力低下的可能性,3岁以下的发作率在0.76%。

执笔:胡蝶

编辑:胡蝶

定稿:欧阳比文

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但是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一定健康无恙,看到宝宝成长过程一切正常,爸妈才能完全放下心来。

但是和身体生病一样,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有极小的可能会出现问题。智力异常的孩子并非不可救药,经过治疗后仍可以与同龄孩子一样健康,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

未满月婴儿的“特殊之处”,爸妈别不当回事

小茹从前只是听闻有些宝宝先天发育不良,却万万没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孕期时小茹一直非常注意,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宝宝健康受到影响,就连老公都扔掉烟卷,力争给宝宝创造最好的环境生长。

小夫妻小心翼翼地期待小生命的降生,而宝宝也不负众望,生得白胖可爱。然而就在小茹沉积在当母亲的喜悦里时,却发现宝宝有些不一样。

她也见过其他未满月的小婴儿,总觉得自己宝宝有点眼神涣散。老公说,那是因为小孩子眼睛还没长成,小茹也就不再放在心上。

直到宝宝三个月行为出现了明显异常显得十分呆滞,小茹才把孩子带去医院。医生进行了一系列检查,直接让小茹去办住院手续,不无可惜地说:“早点发现也许恢复能更好。”

细微行为在表明,婴儿智力发育出现了问题

刚出生时哭闹一些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孩子特别乖,反而要引起爸妈的重视。你以为的“乖”,有可能正是宝宝智力发育已经出现问题的表现。

2015年,某机构对0~5岁儿童的一项随机调查显示:现今阶段智力发育缓慢儿童占年参检儿童的2%。

我们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现实中有一部分孩子,种种行为都在表明,他们的智力发育过程出现了问题。

但孩子太过弱小,父母作为宝宝的抚养者,掌握着已经生病的孩子是否能得到有效救治的决定权。

作为父母有义务关注孩子的健康,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如果因为侥幸、粗心、甚至讳疾忌医而选择忽视这些表现,那才是真的害了孩子。

智力不用满月就能判断,三方面和正常孩子不一样

1. 哺乳困难

吸吮反射是人类婴儿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都具备的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当母亲的手指或胸部轻轻触碰宝宝口唇时,宝宝会无意识地主动吮吸。

吮吸行为是保证婴儿能健康存活的必要条件,发育正常的婴儿都能做出这一动作。

但如果发现宝宝在饥饿状态下,仍无法准确衔住妈妈胸部,递到嘴边都不积极,那就很可能是神经系统出现了某些问题。

2. 追视困难

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视力只有成年人的十分之一,且只有黑白两色,近处的东西愈加模糊。

但是婴儿此时也具备了一些微弱的视力,对移动的东西会感到好奇,尤其是移动的人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宝宝会将目光努力望向他感兴趣的物品或人脸。

如果发现孩子不论是在醒着时还是吃奶时,对一切移动的物体都没有反应,就要注意孩子的发育是否存在异常。

3. 对声音反应困难

听觉是婴儿最早掌握的感官能力,出生3~7天内,对听力的适应已相当好。

尽管婴儿还无法做出一些大动作,但是对于一些吵闹、巨大声响、不熟悉人的说话声都会做出惊叫、哭闹的反应。

如果宝宝对这些声音刺激一点反应都没有,平时的哭也不如一般孩子的洪亮有力,这些并不是孩子“省事”的表现,很有可能脑部发育障碍的“信号”。

延伸阅读:婴儿这些表现,相当于给父母吃下“定心丸”

1. 吃睡规律正常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吃和睡才是“头等大事”。吃睡规律正常代表宝宝没有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同时宝宝的吃奶、睡觉频率还会自觉随着发育阶段而调整。

月子里的孩子平均每天要睡5~8次,一次2~3小时,母乳喂养的孩子在每次醒来时喂一次奶即可。

2. 体重增长正常

新生儿出生2~3天内由于需要适应新的生长环境,体重通常不会大幅增长,在出生10天左右,会恢复至出生时体重,之后逐日增长。

新生婴儿平均每天增重30-40g,每周增重200-300g,一个月增重600-1200g都属于正常。

3. 每阶段掌握大动作正常

一看二听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学扶走捏小物,一岁说话会迈步。

民间对儿童各阶段应掌握的能力有许多朗朗上口的口诀,婴儿发育进度基本不会偏离太多。如果孩子表现出明显的发育迟缓,一定要引起重视。

糖果妈妈叮嘱:判断儿童智力发育是否正常要从多方面考虑,一旦发现端倪要尽快进行专业检测,儿童智力矫正通常越早进行,效果越好。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