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桦

父母课堂原创

01

13岁的阿文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特别爱跳舞,喜欢对着镜子一边跳,一边欣赏自己的舞姿。在爸妈眼里,她是个乖巧伶俐的好宝贝;在老师眼里,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同学眼里,她是个能跟大家打成一片的好伙伴。

可最近,她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喜欢生气、发脾气,常无故旷课,与同学疏远,喜欢独处,有时还饶有兴致地讨论自杀话题,比如“用美工刀自杀会不会不疼”等。同桌偶然在阿文手腕上发现几处刀割的伤痕,马上报告老师。

老师反映给阿文的父母,可他们觉得孩子只是青春期叛逆,没往心里去。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阿文在洗手间将手腕割破,并伸进热水里,还笑着说:“这样就不疼了……”后来,阿文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

俗话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可现在似乎越来越多的孩子都被压垮了!更让人痛心的是,有些孩子认为自己需要就医、服药,但是家长不支持,觉得没有什么大事,认为孩子只是不开心,想开了就好了。

02

8月22日,四川泸县,15岁的女孩小曾从25层楼跳下。楼下,心急如焚的父亲张开双臂冲上前,试图接住女儿。然而,从百米高空坠落的人体冲击力巨大,父亲被砸伤,父女二人皆因抢救无效死亡。

今年上半年,小曾就出现自残行为,表示自己“不想活了”,其余的,却什么都不肯跟父母说。医生诊断,她患上了抑郁症。

自杀前,她拍了一张坐在25楼顶层的照片,配文是:“世界,再见。”去意已决。心疼这个女孩,年少的她有多么痛苦,才会对这个世界失去希望,结束了自己如花的生命啊!

也很心疼这个父亲,他像千千万万父母一样爱着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生命,却没有办法治好孩子的心伤。

03

不少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生活变好才变得娇气而无法承受挫折和压力,并常常以自己小时候艰苦生活举例子,伴随着“要换成你,是不是早就不用活了啊”之类的指责声。

一来,孩子遭遇挫折想要寻求安慰,一些父母却还在“伤口上撒盐”,他们的挫败感与无法解决问题的无助感会进一步加强,进而产生消极的归因与行为图式。

有不少抑郁症的孩子,父母是到他跳楼的那一天,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孩子已经抑郁了那么久。

原来我的孩子一直在对我发出求助的信号,可是我一直试图在用一种理论的方法去对待他,而不是真正地用情感的部分去回应。所以父母们,请在悲剧发生前就用心聆听孩子,否则当酿成悲剧时,可就追悔莫及。

很多抑郁症患者他们的童年都不幸福,他们很懂事,为了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好好学习,逼迫自己变得优秀。

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是不配被爱的,只有自己优秀了,才能得到父母和家人的爱。就这样,他们一直压抑着自己的需求,甚至都没有过青春期和叛逆期,慢慢变成了完美主义者。

所以如果别人不喜欢他,一定是自己的错,陷入自责、孤独和无助中。鲁迅先生曾说:“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

善良的他们,不忍心伤害别人,于是就选择了伤害自己。

所以,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中,千万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唯成绩论,而是要发掘孩子真正的内心,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和爱,有足够的安全感。

双养教育,致力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推广构建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帮助家庭,赋能机构,通过线上家庭学院+ + 线下师训认证模式,提供一站式家庭教育系统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