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孔府之中,孔融的老爸端着一盤梨在招呼自己的兒子來喫梨,孔融和他的哥哥高興地跑過來。先跑過來的孔融,看了看盤中的梨,沒有拿盤中的大梨,反而伸手拿了一個小梨喫了起來。他的父親非常奇怪就問他:爲什麼有那麼多的大梨你不挑,反而拿了一個這麼小的梨呢?

年僅四歲的小孔融眨巴眨巴眼睛,不假思索的說道:我的年紀小,按道理就應該喫小的,大的得留給哥哥喫。孔融的老爸一聽,頓時大驚,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的覺悟,不是一般人啊,將來必定能夠成就大器。家有如此賢兒,老孔自然非常高興,逢人就會炫耀一波,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孔家有個四歲就會讓梨的孔融。

再後來,這件事情被《世說新語箋疏》,《後漢書·孔融傳》等書記載,尤其是少兒啓蒙讀物《三字經》的宣傳: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孔融讓梨的故事也成爲了家喻戶曉的一個傳奇故事,孔融也因此成爲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存在。

長大之後的孔融,由於名聲在外,加上自己也卻有才學,以及家世的加成(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順利地走上了仕途。不過正直不阿的孔融在仕途上走得並不順利,動不動就喜歡抨擊他人,所以和同事的關係一直搞不好。董卓時期,因爲看不慣董卓,經常反對董卓,孔融也因此被一腳踢到了黃巾軍肆虐的北海爲相,因頗有政聲,時人又稱他爲“孔北海”。

再後來,曹操崛起,漢獻帝遷都許昌,孔融先後擔任將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職,此時的漢室朝廷,曹操一家獨大,忠心於漢室的孔融對於專權的曹操相當看不慣,所以和曹操在政治上的分歧也越來越大,如此一來,雙方頗有點水火不容的味道。曹操擊敗袁紹,袁紹家的女子也多數被俘虜,曹操的兒子曹丕看中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就私自決定將她娶進了門。

正所謂成王敗寇,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可以說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是孔融看不過去了,於是就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之後,將妲己賞賜給了自己的弟弟周公。曹操看到信之後,是一頭霧水,什麼情況,還有這回事,我怎麼不知道,我怎麼都沒看過典籍記載這件事。於是曹操就給孔融回了一封信:這是出自哪裏的記載?結果孔融回道:以今度之,想當然耳。就是說以你們父子現在做的事情推斷,一定是這麼回事。曹操這才明白他是在嘲諷自己,頓時更恨孔融。

在往後的日子裏,孔融也沒有就此停歇,經常性的抨擊曹操,曹操可不是善於之輩,面對着這個動不動就給自己上眼藥的傢伙,也是越發的不爽,殺心漸起。可是孔融是名門之後,在朝堂上聲望也大,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殺的存在,需要證據,不能激起極大的社會輿論,否則就會得不償失。

曹操在準備了一番後,出手了,他給孔融定下了三條罪狀:其一,唐突聖人,狂妄無禮。據說孔融一次酒後和狂士禰衡互相吹捧,孔融說禰衡是顏回再生,正所謂花花轎子人人抬,你吹我,我肯定也要吹你,禰衡就說孔融是“仲尼不死”。這在當時來說,就是對聖人的不尊重,是大不敬。其二,孔融還在酒後說過:當皇帝的何必一定要卯金刀(劉)。這不是妥妥的圖謀不軌,造反啊,這在古代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天大的罪,是死罪。

其三,還是酒後,孔融說,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爲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爲?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簡單翻譯就是,父親沒有什麼好尊敬的,兒子只不過是他情慾的產物,母親也沒有什麼恩情,就好比一件器物暫時寄存在瓶子裏,分離後跟瓶子還有什麼關係呢?這可是大不孝,而且這話還是出自一直提倡孝道的孔門之後,這不是打自己臉嘛。

至於這些話孔融究竟有沒有講過,只能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反正孔融死定了,朝廷判定將其滿門抄斬,被抓那天,孔融當時還有兩個幼子,一個七歲,一個九歲,孔融希望朝廷能夠網開一面,饒過他們,結果其中一個說了一句: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建安十三年,顯赫一時的孔融被殺,全家被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