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汉高祖刘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出生于沛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一般来说,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都免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得从地里讨食。不过刘邦自己却不想过这样的生活,所以即使在他年纪稍长后,可以下地干活了,但是他也不想去干活。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父亲非常嫌弃他,动不动就骂他好吃懒做,这辈子都没出息,将来肯定远远比不上自己的哥哥。

放在思想开放的今天,一个待在家里整天无所事事,不事生产的年轻人,都能被各种流言蜚语骂得抬不起头,更不要说在两千年前,所以乡亲们也是各种看不起刘邦。面对这种现实,刘邦决定出去闯荡,他非常仰慕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成语“窃符救赵”的主人公),于是就带着满腔热血准备去投靠信陵君,结果等到刘邦赶到魏都大梁时,才知道信陵君已经亡故。

踌躇满志的刘邦差点没有直接崩溃,但是来都来了,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去也不是个事,无奈之下,刘邦就只能投靠到信陵君门客张耳的门下,混个饭吃。结果这种生活也没过多久,魏国就被秦国所灭,张耳也成为了秦国的通缉犯之一,刘邦的门客生涯就此结束,不得已又回到了沛县,后来成为了当地的一个亭长。能说会道,不拘小节的刘邦很快就和沛县的官吏们打成一片。

当然亭长虽然说是一个官,但是工资是真的不高,毕竟属于最底层的官员,也没有人会给他送礼,所以刘邦依旧很穷。不过刘邦的交际圈却很广,三教九流的都有,这么大的交际圈要建立起来肯定少不了吃喝玩乐,但是刘邦又没钱。怎么办呢?厚脸皮的刘邦只能到自己哥哥家里蹭饭,他的大哥倒是无所谓,毕竟是自己的兄弟嘛。

然而他的嫂子却不愿意了,因为刘邦也属实有点过分,你自己来蹭饭就算了,有些时候还带着自己的狐朋狗友一起来蹭饭。要知道他大哥家也就是普通的农户家庭,虽然说不至于揭不开锅,但是也并不富裕,刘邦这样隔三差五的来蹭饭,他的嫂子自然就有意见了。

《史记》载: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一次,刘邦又带着自己的狐朋狗友来嫂子家蹭饭,他嫂子非常不爽,于是赶紧跑到厨房,使劲用勺子刮着锅底(刮锅底意味着饭已经吃完,主人开始刷碗了)。见到这样的情况,刘邦的朋友们以为没饭吃了,自然就散了,不过刘邦却看到锅中仍有汤饭,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刘邦觉得嫂子在扫自己的面子,刘邦也因此恨上了自己的嫂子。

尽管当地人都觉得刘邦就是个胸无大志的混混,将来没有多大出息,但是刘邦的内心深处却有着极为远大的志向,他曾经在看到秦始皇出巡时说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后来他也如他所说,最终击败了楚霸王项羽,建立起了大汉王朝,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成为了皇帝后的刘邦将自己一支的刘家子弟都封了侯,却唯独没有封他大哥的儿子(他大哥早已去世,刘邦将他大哥追封为武哀侯)。刘邦的老爸刘太公看不过去了,于是就问刘邦,为什么不封他大哥的儿子,是不是忘了。刘邦却直言道: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就是说我不是忘了封,只是他的母亲实在不厚道,不得不说刘邦是真记仇啊。

不过最后刘邦还是将他大哥的儿子刘信封了侯,是为“羹颉侯”,其中“羹颉”的意思是用勺子刮锅底,显然这是刘邦对自己嫂子的讽刺挖苦。再后来,吕后掌权,刘信这个“羹颉侯”被削爵一级,降为关内侯,此后,关于汉家刘氏皇族长房刘伯一支的情况,正史就没有了记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文章